多地瓷砖集体涨价,原材料涨价潮何时了?

/ by 综合自各方信息 浏览次数:

  过去一段时间,部分大宗商品新一轮价格上涨引发诸多关注。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推动因素有三方面,第一,境外疫情反弹明显,大宗商品供应能力修复相对滞后,供需“错位”推高铜、铁矿石、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第二,全球经济修复态势趋于明朗,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第三,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央行强调,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

  面对大宗商品的过快涨势,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此前5月10日开始,国内三大商品交易所联袂出手(大商所、郑商所、上期所),拟通过调整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水平等政策,为大宗商品市场降温。


 

  同时,中国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越往下,各地方为了政治正确,层层加码,存在大搞运动式执法。这很有可能又会引起供需不足;环保限产和碳达峰中长期目标进一步加剧了产品端的供给紧张。

  一位陶瓷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坦言,“不单是我们,大部分企业最近都忙着一件事——谈判,跟各种供应商去谈判。”他还表示,纸箱、色釉料、相关的陶瓷化工类(氧化钴、氧化镨、碳酸锶、氧化锌、钛白粉等)上涨、部分原材料还出现了短缺的情况,如陶瓷生产所需要的原矿坭出现抢货的激烈场面。

  如钛白粉,据悉,5月短短数十天的时间,已有龙蟒佰利、中核钛白、攀钢钒钛、金浦钛业、安纳达、惠云钛业在内的超过20家钛白粉企业于节后发布涨价函,涨价幅度大多在1000元/吨;国际市场钛白粉上调150美元/吨。

(来源:优化工)

  年内至今,钛白粉企业国内累计上调最高4500元/吨,国际累计上调最高730美元/吨。目前钛白粉报价已经高达22000元/吨,突破历史高值。

  这对陶企影响很大,直接抬高了成本,但产品无法大幅提价,这直接压缩了企业利润。现在企业都是通过与供应商协商、提升技术和管理,将影响控制在较小范围,但原材料价格得不到控制,企业越做越亏,很可能会拖垮一个很有活力的企业。

  尤其岩板行情火爆,去年下半年不少厂家为了拿下订单,不得不压缩利润;但随着各类钢材、铜铁、五金(含u型架、各类A架、铁箱、中铁架)等材料的不断涨价,有业内人士调侃,现如今真的是,被原材料价格上涨“逼上梁山”的陶企超百家,且接的订单越多可能亏越多了,不涨价企业只能停产,不过对很多企业来说,停产付出的代价更大。

  一材料供应商表示“没办法,原材料价格一天一个价。有的客户还按以前的习惯,询完价后过几天才慢悠悠付款,但其实并非原本那个价了,已经涨了几百块一吨。但客户坚称是按我们报价付的款,闹得有点不愉快。”并且原材料端涨价很强势,通知一下就行,或者直接挂勾大宗商品期货合约价格,很多材料都是区域垄断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近期,广东、山东、甘肃、湖南、湖北、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多地陶企先后对金刚石、仿古砖、瓷片等常规产品进行调价,涨价区间为0.15-0.5元/片;甚至还有陶企连涨2次,最高涨1元/片。

  5月,在泛高安产区,华硕、太阳、瑞阳、罗斯福四大头部企业均对产品进行价格上调。据悉,瑞阳对抛光、抛釉产品上调;而太阳、罗斯福、华硕对部分产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分别上调5至10%不等;以及还有金利源、金凯瑞等一批有实力陶企也都进行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上调。

  目前,整个市场的上涨区别与过去由某一个产业链的基本面不平衡所造成,它来自宏观全球产业链。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上涨具有明显的输入型特征,比如有色、黑色等板块的商品,涨幅比较大;但与国内CPI挂钩的很多商品,比如像生猪、苹果、红枣等农产品,断崖式下滑;前段时间生猪价格已跌破一斤10元。

  言之,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今后怎么走,还要看最终的全球消费。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