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证监会已累计对65起涉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而就在今年的5月9日,昔日私募冠军、上百万粉丝的微博大V叶飞的一则爆料,成“2021年最丑陋的金融圈大戏”。叶飞公开爆料称中源家居“黑吃黑”,中源家居市值管理找的盘方赖账,同时由于股价下跌,导致其下家公募基金经理和券商资管出现了较大损失。

而就在昨晚,叶飞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不仅牵扯出了更多上市公司,还在粉丝群曝光了相关语音,连续发了上百条微博。
谁在操纵股价搞伪市值管理?
原曝光中源家居一家,后牵出18家上市公司的“坐庄黑幕”(隆基机械、维信诺、昊志机电、东方时尚、法兰泰克、祥鑫科技、今创集团等),最后又还牵扯到券商(申万宏源、民生证券、恒泰证券、天风证券);引发A股大风暴,舆论满天飞。
事件发生后,中源家居等多家上市公司火速否认进行市值管理。上周五证监会表示已启动核查程序之后,在5月16日证监会进一步发声,表示针对近期媒体报道有相关方涉嫌合谋实施不法行为等问题,根据交易所核查情况,证监会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下一步,证监会将重拳打击肆意妄为、逃避监管的各类操纵市场行为,对于上市公司及实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关机构和个人从事或参与的,证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依法彻查严处,绝不姑息。
一个称被坑了,蒙在鼓里;一个说不知情况,毫不知情。
坐庄的背后,谁在获利?如何获利的?
有专业人士分析,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多方合谋,由上市公司或者股东找操盘团队拉升股价,操盘团队寻找资金方,谈好出资金额,收益分成,通过先买入相应股票,拉升股价后套现获利,让散户和其他投资者接盘。
在这里面,叶飞算个中间人,找到公募基金和券商资金。希望资金能帮忙买股票代持来锁仓,并承诺保底,后续会拉升30%以上。但后来公募和券商资金发现自己被骗了,实际是中源家居的庄家要出货,然后直接出给了公募和券商让其接盘。然后公募和券商就找中间人叶飞是问。中介又去找上市公司股东,但上市公司股东不认账。中介还操盘的钱还不上,这下就自爆了。毫无疑问,杀猪盘,只不过这次杀的不是韭菜,而是机构,拿着基民的钱给别人接盘。
至于叶飞举报是否属实,暂无定论。不过,回顾K线走势梳理发现,中源家居还有3次典型的“杀猪盘”
2019年4—5月,中源家居从30.96元一度涨至48.04元,期间涨幅为55.16%。很快,其股价又迅速跌破26元,期间跌幅超45%。
2020年3—5月,中源家居股价从22元附近一度涨至39.27元,期间涨幅超70%。很快,其股价又迅速跌破23元,期间跌幅超41%。
2020年8—9月,中源家居从24元附近一度涨至36.98元,期间涨幅超54%。很快,从36.98元跌破25元下方,跌幅超过30%。
很明显能看得出来,分时图忽高忽低,好次杀跌的相同点都是快速拉升,之后高位放量,连续跌停。

中源家居“操盘翻车”发酵
给行业上市企业敲响警钟
经本是好的,可惜念歪了。在中国,2005年因股权分置改革,市值管理的概念应运而生。国家一般制度的制定和发布初衷都是好的,监管机构也是鼓励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的。
因为市值的大小往往综合体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行业地位、品牌形象等。市值不仅与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有关,还与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有关,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成本的高低;是影响投资者意愿的风向标。
因此,也造就了一批深谙市场规则的资本玩家们却借“市值管理”来收割“韭菜”,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如果做成功了,结果是上市公司赚了,公募基金赚了,中介赚了,那么赔钱的会是谁?毫无疑问是1.8亿韭菜了。市值管理在民营企业中较为普遍,但如今演变成利益输送的载体,股价操纵的代名词;很大程度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有业内人士如是评说。
其实通过改善公司经营架构提升业绩,或者改善与投资者关系提升认可度等,都是不失为良性、可持续的市值管理的好方法。
相对地,随着货币超发、科创板启动、注册制开始,在三十多年发展的历史上,陶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快速拥抱资本,资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去积极挖掘陶瓷这块资本投资的洼地。
短期看,瓷砖销售格局中工程集采、战采的份额不断扩大,工程渠道的集中度高直接从数据上拉升了市场集中度,陶瓷企业呼唤资本也是无可厚非。目前已经有一批陶企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名单上,企业呼唤资本,拥抱资本借助资本的力量让企业升级。
某专业人士分析,中源家居事件正在调查中,一旦被证实,必然成为被瞄准的出头鸟,退市都有可能。树欲静而风不止,赢利与风险共存,希望包括陶瓷企业在内的已上市或计划筹备上市的行业企业警钟长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