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价值观持续的输出,在特定的圈层吸引着认同价值观的人。信息在这样一个圈层中回荡反射,成为一个IP,再延伸到这个IP的周边或整个上下游产业链。
佛山陶博会,瓷砖行业的超级IP
从2002年起,佛山陶博会已经走过第19个年头了。本届展会总展出面积达到50余万平方米,超800家展商同台竞技,展品种类齐全;虽然目前到会的专业观众数据还没出来,但直击现场展会流量来看会依旧呈增长态势。然而,作为当前中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远的专业盛会,佛山陶博会的形成,展会主办方、参展商、政府、协会、媒体、等均功不可没。如今各行各业都在聚焦谈论IP,对于瓷砖行业来讲佛山陶博会是其中最大的ip之一。

第一,在国内,佛山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陶瓷品牌,当然包括品质、技术、专利、人才也是最具优势的。基本上业内的新产品、新技术、迭代的优质内容都诞生于此。第二,除了展会本身规模、产品创新、服务外,陶博会的时间点选点非常好,春季、秋季两届与中国进出口博览交易会高度吻合,而佛山毗邻广州,这让更多国际采购商到更专业的展会采购,这就是具备的流量入口。第三,瓷砖行业关联度高,上下游产业链非常长。很多产业、品类、社会环境发展都与瓷砖行业存在连接关系,此外还有政府、协会、高校、广告、餐饮、酒店、交通、城市、旅游等,这种种联系使陶博会拥有全范围的流量管道。另外,佛山陶博会涵盖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总部、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三大官方展馆,围绕这三个中心周边的有诸多品牌营销展厅中心;周边联动加速流量裂变。

自带流量、自带光芒、自带热度,让世界各地建陶行业的从业者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各种新品发布、新馆开业、相关论坛等都在扎堆召开,相关各种资讯在行业各大企业号、媒体号上不断进行轰炸式宣传,凸显出了佛山陶博会IP的地位,为这个行业盛事的开幕做足了预热和铺垫。
在这样的热度下,中国建博会基本每年创下行业记录,面积和到会人数又双叒叕增长。所以说,陶博会作为季度IP降临,行业纷纷呈现更加专业的“追星”态度;因为它对中国瓷砖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定制”已经成为瓷砖行业的进行时。如今大家居产业中泾渭分明的传统衣柜、瓷砖、家具、洁具早已被颠覆;尤其是“岩板”的加入,更多的展示整体家居、岩板装置展示切割、磨边、倒角等岩板深加工服务。总的来说,更多是大家居、大定制的场景,品牌都开始紧扣定制,把产品融入空间,瞄准消费市场的整体趋向。

展会最核心的要素还是展出的产品本身,即创新的产品、技术、设计实现成果转化。不得不说,虽然企业、品牌都是非常好学且务实,延续着制造业的良好传统,但在它们思维的转变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每届展会都要有新的东西、有意思能够吸引别人的东西、平常很难看得到的东西,因为往往最优质的内容制造与输出,才能使陶博会本身具有展出和观览的价值。
今年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主题、定位越发鲜明,展馆越来越有设计感,特色瓷砖大放异彩,输出的原创理念越来越多,都在强调空间感。其次,不过多强调岩板,不再是完全堆砌展示,更重视展示,融入空间设计;色调、材质、应用等多方面,进一步贴合家居风格。再者,场景化的展示已经成为展示的基本配置,无论品牌大小,无论展示空间大小,陶企都或多或少都在打造场景化体验,并且,有些企业品牌场景化的展示已经达到了展现“全屋”的程度;这些转变都会是赢得商业价值和品牌价值双赢的机会。陶博会是全球品牌展示的舞台,企业、品牌准备好了来这里展示自己,就是要彰显自身的‘江湖地位’;否则,年年如此大家搭个展馆、凑个数,没有吸引人的新东西,规模再大,资源再好,也不会吸引很多专业观众。
为什么参加“陶博会”?很简单,对于企业而言能够获得自己实实在在想要的东西。同时对于整个佛山经济有促进作用,著名的“1:9的带动效应”:除了本身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会为酒店、旅游、餐饮、广告、交通、金融、商贸等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从另外角度看,陶博会的拉动效应可谓是相当明显,称其为“引擎”并不为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