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场和政策决定瓷砖薄型化是必然趋势——专访BOBO陶瓷薄板总经理唐硕度)
这些年来,唐硕度俨然一位“布道者”,积极奔走在国内一些有关陶瓷薄板的活动现场,为推广应用薄型化、轻型化的绿色建陶产品而不懈探索,道路艰难,却义无反顾。
记者对他的采访是围绕着一张木质茶几开始的,茶几四周的墙壁和地板都用薄板铺贴。从2006年开始做薄板时起,这位80后青年就执拗地相信薄型化瓷砖是未来必然的发展方向,因为“传统陶瓷行业属典型的‘三高’行业,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科学、节能减排相悖”。
尽管现在的陶瓷薄板在国内发展并不尽人意,微薄的产量相对于全国每年百亿方的瓷砖产能而言可以完全的忽略不计,但他仍然十分看好未来的发展形势。
“我预计,未来5年内国内薄板年产量将超过10亿方,甚至还有可能达到30亿方。”唐硕度透露,2010年来BOBO每年在国内外市场的销量都在翻番。而在国内市场,薄板的市场需求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递增,“今年1-4月份,BOBO在国内的销量相当于前三年销量的总和”。
记者在采访中告诉他,前不久四川一家陶瓷企业也推出了薄板。“哦,是吧!”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对记者的话并未感到诧异,似乎这早就在他的意料当中。
如今,这个年轻的企业掌舵人正在“捣鼓”着一款更薄的薄板新品——厚度仅为3mm,和一枚硬币相当。“十月份就可以正式推向市场。”

BOBO陶瓷薄板总经理唐硕度
节省60%的原料和40%的燃料
《绿周刊》:现在国内陶瓷薄板行业的发展形势怎样?
唐硕度: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生产陶瓷薄板的企业只有广东、福建、山东地区的极少数几家。而且这些厂家的产量也十分有限,都只有1-2条生产线,包括我们现在也只有1条生产线,年产量是150万方。
所以,无论在生产厂家的数量还是产品的产量上都是很低的,市场还处于导入期。
《绿周刊》:是不是现在薄板在国内的推广很困难,大部分销售还是得靠出口?
唐硕度:从我们的销售数据来看,国内的增长速度要比国外快很多,每年的销量都在以一个庞大的加速度在增长。比如,我们今年1-4月份在国内的销量就已经和过去三年的总销量相当了,国外的销量也在连年翻倍增长。基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第二天生产线,年内就可以正式投入生产。
《绿周刊》:您当初怎么会想到做薄板?
唐硕度:2004年,我在意大利参加一个陶瓷机械公司的产品推荐会,在那里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陶瓷薄板,它轻而薄的质感令人惊艳,同时环保特点也十分突出。而这类产品在当时的中国市场还完全没有,这让我意识到这类产品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于是就萌生了想要进入到陶瓷薄板领域的念头。
《绿周刊》:同样规格大小的薄板产品相对于传统的陶瓷砖,分别可以节省多少原料和燃料?
唐硕度:传统瓷砖的重量每平米约为25公斤,薄板的重量每平米约为11公斤,每生产一平米薄板可大致节省14—15公斤的陶瓷原料,并相应减少40%的燃料消耗。以我们现在150万方的年产量计算,每年可节省陶瓷原料2万多吨。同时,也将减轻生产的能耗、物流运输的负担,以及铺贴、应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的付出。
市场和国家政策决定瓷砖薄型化是必然趋势
《绿周刊》:BOBO一直在做薄板,现在业内一说起薄板就会想起BOBO,一说起BOBO就会想起薄板,这几年来您对薄板的这种执着是从哪来的?
唐硕度:市场和国家政策决定瓷砖的薄型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上,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和国内主要城市的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薄板相对传统瓷砖来说因为减薄了砖面厚度和减轻了砖体的重量,使房屋的自重和基础造价都有所降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薄板在铺贴上并不使用水泥,而是使用重量更轻的陶瓷粘贴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房屋自重。
在国家政策上,陶瓷行业一直被外界看作是“三高”产业,即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与国家倡导的绿色科学、节能减排相悖。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任何企业都将不可回避,让传统的瓷砖产品由厚变薄、大力发展陶瓷薄板等新型产品是也国家政策的强制性要求。
《绿周刊》:现在行业也普遍认可,瓷砖的薄型化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这个趋势在现阶段根本就不明显,也很少有企业去参与。
唐硕度:陶瓷薄板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市场去慢慢地培育,由于消费观念的障碍,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效应,必须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做产品宣传推广,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就像曾经的砌块,本来市场上都是使用实心的,后来也是出于节能降耗的考虑,才进行建筑废料的循环再利用,并生产成为轻质、轻量化的新型砌块,起初很多人也质疑、担忧过用建筑废料制成的空心砌块会不安全。但现在空心砌块不也在建筑行业大规模使用吗?
五年内,国内薄板年产量或超10亿方
《绿周刊》:您判断陶瓷薄板开始大规模在行业发展的转折什么时候会到来?
唐硕度:初步预计,未来5年内国内薄板年产量将超过10亿方,甚至还有可能达到30亿方。
《绿周刊》:10亿方是一个很庞大的数据,比山东省一年的瓷砖总产量还要多,这个产量能达到吗?您的依据是什么?
唐硕度:以全国陶瓷砖100万方的年产量来作参照,10亿方仅相当于总量的十分之一,并不算太大。假设一条薄板生产线的年产量是300万方,10亿方就相当于300余条生产线的产能。
五年对于一个行业而言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谁都无法预料期间会发生什么事情。此前国家政策强制性要求陶瓷砖改薄,大的方向是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我相信,在国家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以及市场认可度逐步提升的条件下,未来五年内薄板生产企业会大量涌现。
未来,薄板将由观赏性向功能性过渡
《绿周刊》:现在你们生产的薄板厚度是4.8mm,未来这个厚度还能够变得更薄吗?
唐硕度:我们的研发部门已经研发出了一款厚度仅为3mm的新型产品,物理、化学各方面基本性能都达到了使用要求,今年10月份就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并推向市场。
未来我们在研发方向上还将再接再厉,推出更适合于市场和消费者使用的优质产品。当然瓷砖越薄,产品的强度、韧度就会越低,如何在减薄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强度、韧度也是我们今后的研发方向。
《绿周刊》:陶瓷薄板的用途很广泛,可做成卫浴、洗手盆、台面板、餐具,甚至太阳能板。这是否意味着,未来的薄板是否会由观赏性向功能性过渡?
唐硕度:事实上,我们也正在进行这样的研究。在使用属性上,未来的薄板不仅仅是建筑装饰材料,更是一种集合众多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建筑材料,比如经过在深度的技术处理,我们可以赋予它抗菌、降噪、防辐射、储存光能等其他功能,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十分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