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势在必行

/ by 美家网 浏览次数:

   作为建筑装饰材料的重要品类,陶瓷砖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与庞大市场规模。然而,近年来行业内无序竞争现象愈演愈烈,从价格混战到标准割裂,从知识产权漠视到地方保护抬头,一系列乱象不仅侵蚀行业利润、损害企业创新动力,更扰乱市场秩序、削弱消费者信任。在此背景下,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的发布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的实施,依法依规治理陶瓷砖行业无序竞争,已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当前陶瓷砖行业的竞争乱象,本质是“丛林法则”对市场规则的破坏。首当其冲的是价格战的恶性循环。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以低于成本价抛售产品,甚至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合规企业因利润空间被压缩被迫跟进,行业整体技术升级与品质提升受阻。其次是标准体系的碎片化。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陶瓷砖相关国家标准,但行业内部分企业或通过“企业标准”变相降低质量门槛,或利用区域性标准差异规避监管,消费者难以通过统一标识识别产品优劣,市场信任度持续走低。再者,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从产品设计抄袭到商标仿冒,从技术配方窃取到包装装潢模仿,创新企业的研发投入难以获得合理回报,行业创新生态遭到破坏。更有甚者,部分地区为保护本地企业,通过设置行政壁垒、限制外地产品准入等方式干预市场竞争,进一步割裂全国统一市场,阻碍资源优化配置。 

  这些乱象的蔓延,既违背市场规律,也与当前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今年初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明确提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要求以规则统一、设施联通、要素资源整合为目标,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大市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则进一步细化制度规则,强调政策制定需聚焦“是否存在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要求对市场主体一视同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扭曲市场。两项政策的落地,为治理陶瓷砖行业乱象提供了明确的制度依据:前者从宏观层面破除市场分割,后者从微观层面规范竞争行为,二者共同指向“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核心原则。 

  对陶瓷砖行业而言,依法依规治理无序竞争已非“可选项”,而是“必答题”。一方面,行业特性决定了其更需要规则约束。陶瓷砖属于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工业产品,但其生产涉及原料处理、成型烧制、表面装饰等多环节,质量差异易被掩盖;同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企业数量多、规模差异大,若缺乏有效监管,极易陷入“低价—低质—更低价”的恶性循环。唯有通过法律与政策的刚性约束,明确竞争底线(如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统一质量标准(如强化环保与安全指标)、保护知识产权(如严惩侵权行为),才能引导企业从“拼价格”转向“拼品质、拼创新”。另一方面,政策红利的释放为行业转型提供了窗口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推动的要素自由流动与市场统一,将打破地方保护壁垒,让优质企业凭借技术与品牌优势拓展全国市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则通过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政策歧视”,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企业若能主动适应政策导向,强化合规意识,反而能在行业洗牌中获得发展机遇。 

  陶瓷砖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短期看,依法治理无序竞争可能需要部分企业经历“阵痛”,但从长远看,这是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升级”、从“粗放发展”转向“精细运营”的关键一步。唯有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为纲、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为尺,严格规范企业竞争行为,才能让陶瓷砖行业真正走上“良币驱逐劣币”的良性发展轨道,为建筑装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美家网产业研究中心  供稿)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