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的《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以清晰的制度框架为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划定红线、明确指引,标志着平台经济领域价格治理进入规范化、法治化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聚焦佛山陶瓷(岩板)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领域,其行业平台价格的规范问题亟待提上日程。
佛山作为“中国陶瓷名都”,陶瓷(岩板)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产业链覆盖原料供应、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终端销售等全环节。近年来,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各类线上交易平台、B2B/B2C电商平台及行业垂直服务平台快速崛起,成为连接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重要枢纽。然而,与产业的旺盛活力相伴相生的,是平台价格行为的诸多乱象:部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对同一规格、同一等级的岩板产品标注差异悬殊的“参考价”“活动价”,误导消费者决策;一些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通过“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等手段制造虚假优惠,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更有甚者,个别平台与部分生产企业达成“价格默契”,通过限制线上流通价格、划分销售区域等方式,变相实施垄断协议,抑制市场活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扰乱了产业价格形成机制,阻碍了佛山陶瓷(岩板)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升级的步伐。
《规则》的出台,为破解上述困境提供了关键制度工具。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明确行为边界—强化信息披露—严格责任追究”的逻辑链条,构建平台价格行为的“规则之治”。一方面,《规则》要求平台建立清晰、透明的价格公示机制,对商品或服务的定价依据、计价方式、优惠条件等进行全面披露,从源头上遏制“价格迷雾”;另一方面,针对平台常见的“大数据杀熟”“虚假促销”等行为,《规则》划定了“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对消费者实施差别待遇”“促销活动需真实可查”等禁止性条款,为市场竞争划定“红线”;同时,《规则》还明确了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价格管理责任,要求平台建立价格监测与纠错机制,对经营者的价格违法行为及时预警、督促整改,形成“平台自律—行业规范—监管兜底”的协同治理格局。这些规定与佛山陶瓷(岩板)行业平台的价格痛点高度契合,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推动佛山陶瓷(岩板)行业平台价格规范,需要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平台企业应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将《规则》要求内化为平台治理的基本准则,建立标准化的价格信息发布模板,完善消费者投诉响应机制,以透明、公平的价格服务赢得市场信任;行业协会应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快制定陶瓷(岩板)产品的分类分级标准、质量认证体系及合理的价格区间指引,为平台定价提供可参考的行业基准;监管部门则需强化动态监测与执法力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平台价格行为实施常态化监管,对违反《规则》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形成“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的监管效应。唯有多方合力,方能推动平台价格从“无序竞争”转向“有序规范”。
佛山陶瓷(岩板)产业的竞争力,既源于千年窑火的传承,更源于现代市场的开拓。平台作为产业与市场连接的“数字桥梁”,其价格行为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全局。期待以《规则》实施为契机,佛山陶瓷(岩板)行业平台能够告别价格乱象,在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实现产业升级与价值跃升,为中国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提供可复制的“佛山样本”。
(美家网党支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