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起便以"陶业甲天下"闻名的佛山,用一千四百年的窑火淬炼出"石湾瓦,甲天下"的金字招牌,也孕育出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坚守与传承。当历史的指针指向新时代,东鹏、新明珠、金意陶、蒙娜丽莎、箭牌等头部陶企以党建为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中点燃发展新动能,让千年窑火焕发出更炽烈的时代光芒。
根脉里的红色滋养:党建让传统基因更深扎
佛山陶企的成长史,是一部与时代同频的奋斗史。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企业,从本土制造到全球布局,变的是技术与市场,不变的是"以质立企、以信兴邦"的初心。而党建的融入,恰似为这棵千年古木注入新的养分——它让"匠心"有了更坚定的信仰坐标,让"传承"有了更清晰的价值路径。
在东鹏的生产车间,党员技术骨干牵头成立的"工艺攻关小组"常年扎根一线,将"精益求精"的传统匠心理念与"科技兴企"的现代理念深度融合;新明珠集团把党建工作夯实在企业思想阵地,这种力量转化为企业的红色文化基因,成为企业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内在动力。这些头部企业深知,党建不是悬浮于业务之上的"附加项",而是深植于企业肌理的"根与魂"。通过将党组织嵌入研发、生产、管理全链条,他们让"做百年企业"的愿景有了更坚实的组织保障,让"传承非遗技艺"的使命有了更强大的行动合力。
创新中的红色引擎:党建让转型步伐更铿锵
当陶瓷行业面临"双碳"目标、智能升级、消费迭代的多重挑战,佛山陶企的选择是"以党建破局,以创新驱动"。从传统制造向"智造+服务"转型,从单一产品向"空间解决方案"延伸,每一次跨越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前瞻引领与党员队伍的先锋示范。
金意陶的研发实验室里,党员科学家带头组建"低碳材料攻关队",将"绿色智造"写入企业发展战略;蒙娜丽莎的数字化车间内,党员先锋岗率先试点"5G+工业互联网",让传统窑炉装上"智慧大脑";箭牌的乡村振兴项目中,党员干部牵头对接农户需求,将"厕所革命"与健康陶瓷产品创新结合,开辟出下沉市场新蓝海。这些实践背后,是党建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精准把舵——党组织通过理论学习、政策研读、市场调研,为企业把握"双循环"机遇、布局"新质生产力"提供思想引领;党员队伍则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在技术攻坚、流程优化、模式创新中当先锋、打头阵,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绿色化浪潮中始终站稳潮头。
文化里的红色底色:党建让企业精神更厚重
佛山陶企的文化基因里,既有"泥与火"的坚韧,更有"义与信"的担当。党建的融入,让这种文化基因有了更鲜明的时代注脚——它不仅传承了"做瓷先做人"的古训,更注入了"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不仅延续了"师徒传帮带"的传统,更构建起"党员带群众"的新生态。
在企业的文化墙上,"党建引领"的标识与"陶匠精神"的标语交相辉映;在员工的成长手册里,"党员先锋标准"与"岗位技能要求"并列呈现;在社会责任报告中,"党建+公益"的模式让助农、助学、助老的实践更有组织力、持续性。东鹏的"工匠培训学院"里,党员技师既是技术导师,也是党性讲师;新明珠秉承“以人为本,关爱员工”的人文关怀理念,党员志愿者既解决生活难题,也疏导思想困惑。这种文化的浸润,让企业不仅是"制造产品"的经济主体,更成为"塑造价值"的精神高地——员工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职业技能,更是对"产业报国"的深刻认同;企业创造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是对社会文明的积极贡献。
征程上的红色旗帜:党建让发展格局更开阔
处于"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佛山陶企的目光已从"做优做强"投向"引领行业"。而党建,正是他们拓宽发展格局的"红色引擎"。无论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还是助力"乡村振兴"、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党组织始终是企业最可靠的组织者、最有力的推动者。
从参与制定国际陶瓷标准到主导绿色制造行业标准,联合高校共建"陶瓷新材料实验室"等,这些头部陶企以党建为纽带,打破企业间的壁垒,汇聚起行业升级的合力。他们深知,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党建不仅是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更是行业协同的桥梁纽带。通过党组织的联建共建,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得以高效配置,传统产业的升级不再是"各自为战"的突围,而是"抱团取暖"的共进。
千年窑火,映照的是一代又一代陶匠的初心;党建赋能,点燃的是新时代陶企的奋进之火。当传统的制陶技艺与现代的企业管理相遇,当"泥与火"的匠心与"红与专"的信仰交织,佛山陶企正以党建为笔,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精彩篇章。这簇生生不息的窑火,终将在党的领导下,照亮中国陶瓷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更远征程。
(禅城陶瓷协会党支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