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刚开年,各种原材料在疯狂涨价。连部分有规模的建材家居企业都扛不住,开始上调价格了;而与陶瓷生产紧密相关的化工原料疯狂跳涨,纸箱等同样涨势汹汹;这对于瓷砖行业或许也是个预警。
同时,近日为防止原材料暴涨,国务院牵头成立督查组,调控价格暴涨维护六稳六保的具体举措。由各省、全国工商联组织调研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各行各业的影响,着力解决企业在稳生产、稳就业方面遇到的问题。
目前瓷砖企业正遭遇“尴尬”处境。受“煤改气”影响、终端市场难以消化所承接的成本压力;以及精装渠道上的业务集采、管理不精等多重因素正在加剧它们面临着更大的资金考验。即便如此,瓷砖供应商都不敢把成本嫁接到客户身上。
随着精装(整装)占比越来越高,某程度上改变了陶企从原来零售先款变成斗现金流(先货后款)的比拼。从三个维度考虑,现在的精装集采不一定各个企业品牌都能做:一是,精装业务其供货是大批量相对的少品种,需供应链精细化、供应链要求要低成本的陶企;二是,强调交期准,资金流充足,重服务;三是,品质的保证以及针对一些高格调的精装有差异化或者各性定制功能。
另外,像恒大、万科等房地产商龙头一般把招标直接锁定行业里面排在前面十到十五位以内的品牌。再者,做工程集采压款周期,资金回笼基本一年左右,光有“纸面富贵”没有现金,瓷砖企业是难以持续经营的。
随着瓷砖销售格局中工程集采份额不断增大,工程渠道迎来黄金期的同时,精装房正吃掉陶企现金流。因此除了斗品牌外,现金流实力也很重要。某业内人士作市场大环境分析时表示“现在企业做大工程生意感觉压力非常大,回款非常困难。瓷砖是一个高度依赖房地产行业,而房地产企业资金到位的状况近两年也不太理想,尤其是“三条红线”提出,债务状况成为房企持续增长中的最软肋。房企一缺钱,对瓷砖以及卫浴洁具的需求就下降了。”
据风财讯智库数据统计,从资产负债率水平来看,2020年中期,上市房企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1.42%,较2019年上升2.19个百分点;降负债仍是房企关键。在规模房企中,碧桂园、万科、融创中国、保利发展等企业降杠杆效果明显。
图:2016-2020年中期上市房企及上榜企业资产负债率均值

数据来源:wind数据,风财讯智库整理
数据显示,2020年精装修市场规模325万套,同比下滑仅0.2%,疫情之下与2019年精装修市场基本持平实属不易。在与地产开发商的合作中,陶企的利润本来就高不成低不就,加上回款周期一延长,基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进军精装的陶企,要有大量流动资金,否则严重影响陶企的现金流健康。
因此,不少陶企除了深耕工程渠道之外,还花费精力在拓展终端渠道。陶企就是通过在B端业务的基础上发力零售,加大C端渠道铺设,提升公司回款活力。
前段时间,东鹏控股披露2020年度业绩快报。公告显示,东鹏实现营业总收入72.5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亿元,2020年东鹏的营业总收入增长7.41%,净利润增长7.24%。
对于现金流增长42.41%,东鹏控股则表示:系因公司坚持零售主战场和主做优质工程项目,带来现金流稳健增长和经营质量的改善,开源节流,在销售收入增加、销售回款增长的同时,减少保证金净支出等其他经营性支出。
回归到房地产行业,新规管控下(三道红线),通过“高负债、高杠杆”的扩张路径被切断,去化回款作为企业资金来源渠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与其说是抓销售,不如说是抓回款。”某房企人士表示,开年以来,房企采用各种方式刺激销售,除了完成销售目标,更加注重于维持现金流。
举例:如恒大本就有的一次性付款93折优惠;春节期间,加速现金回笼也成房企营销重点。富力为加速回款也推出快速付计划,叠加其他促销优惠等等;房企愈发注重现金流管理,“现金为王”成为诸多房企高管的共识
相对地,“结款为王”也成陶企的“心头大事”。据行业媒体透露,目前仍有不少陶企为工程项目在打官司。围绕产品交付、销售回款的问题也在增多;出现回款周期一而再再而三的更长、收款难度大等问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坑”,因房企资金链断裂导致收不回工程款项;言之需谨慎对待,提升风控能力。
在外部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当往往更加雪上加霜。陶瓷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人力成本控制十分重要。一些陶企在正增长时期往往侧重于注重品牌推广及销售额增长,却忽视现金管理,从表面上看,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实际上已经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
一旦企业连续出现负增长,往往内部高管的这些决策问题则会加倍显现,最终掉入现金流“陷阱”。轻则产品积压、效益衰退,重则企业倒闭、老板跑路。像其他制造业彩电、光伏、钢铁等行业都曾大量出现过这种情况。倘若只是以资产利润、产能规模、销售额作为企业高管的业绩指标,则很有可能产生现金流问题。
其次,在制定员工的激励措施上,只着重眼前的效益,增加了现金流的压力。只有企业内部管理做到位,将成本省下来,做好生产流程管理,把资金省下来投入到市场让利给消费者,节省出的成本再培养一群精英销售,这样陶企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某陶瓷产区陶企的技术人员透露,“这边的陶瓷厂一个原料车间就有两三百人多名员工人;相隔几公里的另一家陶瓷厂才几十人。一对比,用工成本大大缩小,这样的企业能不赚钱吗?”现如今,粗放式的产品红利不再,消费者对瓷砖创意设计的要求更高,企业不精细化管理就等于等死,用全智能化管理,基本上其生产、仓库、叉车、搬运等用工数量可以减三分之二,一年下来就可以节省上千万。以前都靠经验做生意,接下来可能靠IT工具做生意,靠很多的数据驱动做生意,陶企是时候去做精细化管理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