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结构升级,商场——曾经人们寻找高质量有形商品的地方,升级成为了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方式的体验空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拔地而起,这些购物中心相对于以往的传统高端百货商场,除了服装饰品等购物项目外,还增添了更多的体验式消费服务内容来吸引顾客,比如游乐场、特色餐厅、健身房、电影院等。
我们说,未来是数字化、智能化、5G物联网的时代,那经历过电商的咄咄逼人,线下实体商场的强势回归和升级迭代又让我们看到了哪些未来?
小编总结了一下,一起来研究下~
创新性的艺术体验空间
国内的消费市场充斥着“颜值”一词,审美消费迎来高速发展。商场作为一个商业空间,也有着自己的艺术化表达形式。
以K11购物艺术中心为例,显然,它并不等同于传统百货商城。除了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品牌的商店外,K11最大的亮点是与艺术的结合。
△设计感十足的广州K11
消费者可以在这里欣赏一场艺术展,在购物间隙欣赏乐队演出,于艺术中感受AI科技等等,将艺术用直观深刻的形式贴近每一位前来体验的消费者,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体验买单,并且自发成为流量传播者。
商品大卖场变身为艺术体验空间,打破了传统商场“贩卖商品”的刻板印象,与其说是商业与艺术界限逐渐模糊,不如说是两者融合式发展。于一定形态的空间中为消费者制造无限的想象空间。
社群性的共享空间
马斯洛告诉我们满足温饱与安全需要之后,人类的需求会往更高层次的社交需求迁移。在如今追求生活品质观念流行的年代,对良好人际关系的需求早已勃然迸发。
纵使手机购物方便快捷,也替代不了实体商场给予人们的物质层面的体验。除了艺术空间的欣赏,人们更多时候还可以在此商场学习烘焙,或是上一堂素描、陶艺课,又或者是做个SPA,弄个发型,甚至体验农夫乐趣。

△“都市农庄”——开在上海的K11商场餐饮区的菜园子
人们选择去逛商场早已不是单纯地为了购买物品,更多的时候是选择商场这个社交场所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和家人吃饭去商场,和朋友见面去商场,周末带孩子可以去商场,工作事务亦可到商场咖啡店等休闲区处理……
多元业态的商场空间,因社交而形成社区中心的共享空间。像一个城市的客厅,通过这样一个空间媒介,获得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化连接。其中社群化的生活体验是这个共享空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调侃现代商场就是:不认认真真卖东西。
可是诸如商场这样的商业空间却是一直走在寻找多元生活空间的路上,为顾客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回头看看10年前的商场 再展望一下未来的商场, 30年商场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一定会有不变的初心:服务好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