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6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其中佛山位居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第11位,差点就闯入“十强”。
据悉,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研究的对象包括了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的报告以“新引擎: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为主题,专门提出了“城市病指数”这个新指标,其中佛山位列当中前十。
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
1、深圳 2、香港 3、上海 4、广州 5、台北 6、天津 7、北京 8、苏州 9、澳门 10、无锡 11、佛山
综合经济竞争力榜单
佛山还是排第十一位
报告显示,2015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城市分别为深圳、香港、上海、广州、台北、天津、北京、苏州、澳门和无锡。与前一年相比,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城市名单没有显著变化,只有广州超越台北跻身第4位,北京超越苏州跻身第7位。
从十强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中西部地区无一城市进入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不过,从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来看,重庆、成都、武汉分列第5位、第8位和第9位,可见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天津的综合增量竞争力指数最高,而澳门的综合效率竞争力指数优势也十分明显。
佛山还是去年的第11,比不过老对手无锡。记者翻查过往的榜单,佛山曾在前年力压无锡,跻身“十强”。
聚焦“城市病指数”
佛山位列“城市病”前十
另外记者留意到,除综合经济竞争力外,报告同时还公布了宜居城市、宜商城市、知识城市、和谐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全域城市以及信息城市等多项城市竞争力的排名。可惜的是,佛山均无缘上述多个榜单的“十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报告首次发布了“城市病指数”。对此,课研组人员表示,“除了各种竞争力的排名,这份报告还选取了交通拥堵、空气质量、房价收入比、医院万人床位数、刑事案件率5项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选取了38个主要大城市进行分析,对这些城市的城市病情况进行测评。”
根据上述城市病指标体系的测评结果显示,深圳、北京、杭州、温州、广州、济南、上海、西安、佛山、石家庄等十个城市,是患“城市病”最严重的城市。
在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榜单上排名靠前的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四个一线城市均在其中。“城市竞争力最强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趋严重,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是导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报告分析称。
建议应发展多中心战略
报告建议,应对“城市病”的最好做法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构建多中心。简单而言,就是一线城市只限制中心城区人口,对于周边的小城镇应该大力发展,从而建成更多的新城。
课题组相关负责人建议,应按照每300万到500万人的标准建一座城市。如此,像北京这样体量的城市,应有五六个中心。
市民力挺“自己幸福就好”
报告的各种榜单一出,在佛山各界顿时引起不少反响。其中,大家为佛山差一名落选综合经济竞争力“十强”而惋惜。
而对于被放到“城市病”最严重的十个城市黑名单之列,不少人对此感觉比较意外。也有本地市民认为佛山被榜单“黑了”。“其实对比珠三角其他大城市,佛山楼价不算太高,空气水体环境也在逐年变好,个人感觉不应该上‘城市病’黑名单。当然,也不是说佛山没有城市病的问题,最大问题还是在交通拥堵方面吧。总而言之,佛山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们觉得生活得幸福就好。”
什么叫“城市病”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所谓“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由此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佛山“城市病”根源何在
单中心问题
佛山各“组团”慢慢聚合
根据报告分析,“城市病”主要是由于人口单中心过度聚集所致,也就是大家俗称的“摊大饼”发展模式。而事实上,佛山一直以来的城市结构均按组团式布局展开,似乎不存在摊大饼的烦恼。
不过,有规划专家表示,经过多年的“强中心”建设,佛山的城市形态已经从原来的“2+5”组团城市演变为“1+2+5+x”的格局。其中,“1”就是禅桂新中心城区,而且这个区域已经变得越来越大。“如此看来,佛山原来一个个组团‘小饼’正加速连成一块‘大饼’,‘城市病’自然也会出现。”
人口剧增问题
中心城区人口已占全市三分之一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禅桂新中心城区以及大沥片区占佛山全市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常住人口却占全市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往往还会附带交通拥堵等一系列城市病。佛山有必要预防治理这些问题。”分析人士表示。
其他民生问题
交通环境等领域 市民满意度低
城市病的问题通俗来说就是城市居民的民生问题,比如说交通、房价、环保、卫生、教育以及社会服务均等化等。
记者留意到,佛山早在两年前就启动了人民满意政府的系统工程建设,今年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从此前连续两年的第三方评分显示,市民总体上对佛山的民生建设是满意的。但在单项评分来看,交通、环境等领域分数偏低,说明这是佛山城市化进程中,市民最关心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