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拿来主义”,中国制造如何走出特色道路

/ by 家居热线 浏览次数:

《中国制造2025》提到“智能家居”“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人才为本”“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等,均与家居行业息息相关,那么,具体如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家居制造道路呢?

在讲“中国制造”的同时,我们很自然地想起欧美的制造业,想起别人在过去的几年、几十年是如何取得进步的,因为落后,所以更想拼命追赶。在追赶途中,我们看见了参天大树,甚至有人甘愿躲在别人的影子里成长,但事实上,别人却不愿多分给你一寸土壤和阳光,那么,怎么办——我们要自己成为大树,靠自己的力量吸收养分和阳光,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的第一点便是有目标和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当中提到“智能家居”“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人才为本”“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等,均与家居行业息息相关,那么,具体如何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家居制造道路呢?下面我们将送上方法论的甜果……

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作为突破点

2025年走进数控智能化时代是可以预见的,而注重人性化体验的智能家居在2015已然成为争夺的蓝海市场,但如今国内的智能家居还处于“叫好不叫座”,试图局部借鉴复制、生搬硬套的位置,想真正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智能家居,就必须做好长期研发,努力促成技术、产品创新。

核心关键技术无疑成为了国内家居智能化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产业链的发展和突破左右着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而产品创新则是基于消费需求基础上的产品致胜的硬件创新以及扩充智能产品的使用功能上,做到互联、互通、感知和分享,能做到这四点关键在于做好物联网。

1.注重有逻辑的推理设想:不要忽视具有推理性、逻辑思维形成闭环的想法,物联网能起作用关键就是逻辑推理。家电行业的海尔集团就曾告诉我们,他们正在打造“互联网工厂”,从大规模制造转变为大规模定制,通过用户下订单,订单上生产线,生产线通过系统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另外,其还把探索消费者与生产线机器人互联作为生产目标而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有消费者想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饮料瓶上,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给生产线机器人,机器人获取头像后便把其印在瓶子上,因“个性化”增加软需求量。

又譬如家居电商往往做到了高销售额,却解决不了高退货率问题,因为没有自己物流的家居企业解决不了安装细节的问题,“你们不能要求一个快递员拥有各种类型设备安装技术”,某家居企业人员说到。试想,如果家居电商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那么将会大大降低退货率,如果启用大数据,通过信息的互通互联,与附近具备基本安装技术的企业形成新颖的合作模式,把安装零件寄往该企业站点,说不定又是一条新的通路。

虽然只是有着逻辑性的设想,但“创新”精神及逻辑思维正是中国制造2025所需要的核心思想。

2.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在2025年,大数据不仅是输入“家具、欧式”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时,搜索引擎可以将所在城市的相关产品信息显示在搜索的最前端,而是通过大数据很好地看到客户需求的关联性,从而达到提高需求匹配度的高智能,物联网的作用正是能让|预设值”的接近度无限提高。例如以往家居行业的互动营销依赖的是联盟,如今通过大数据,可以发现业主对品牌选择的关联性,关联性占比较高的品牌可以主动联合起来为业主提供优惠营销或服务互动,从而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一起装修网的大数据统计结果发现,购买索菲亚衣柜的业主,选择科勒卫浴、TATA木门、老板电器、瑞士卢森地板等其他品牌的几率较高,如果这些品牌进行联合营销,自然会迎合业主需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从细微创新出发推至全新革命:要做好智能家居还有一个刚性需求,那就是“人性化”,“人性化”不仅体现在企业需求、消费者需求上,甚至还针对整个家居行业的上游下游产业链如何顺利形成闭环、解决问题。在传统家居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小编认为可从细微创新方面着手。

此外,盘活设计师的细微创新也是关键一步。家居企业的专卖店缺少专业设计师的现象并不少见,“高精尖”的设计人才并不容易培养,很大原因是企业运作模式缺乏开设设计师通路,使得拥有潜力的设计师没法找到自己的出路。我们可以看看韩都衣舍的例子,韩都衣舍由一个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变成了生产制造品牌,他们对于设计师是允许其自己创作和创新思想的自由领域的,例如原来有200个设计师,比如张三是一个团队的领导,张三下面有3个人跟他一起来做设计作品,但是下面的设计师依然可以跟公司申请,也要成立一个组,并且张三可以参与进来,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成有一定的比例,在如此自由的体系上,所有的设计师盘活起来。

节能环保应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基本特征

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家居除了质量过硬外,节能环保恐怕是选择家居产品的第二要素,甚者在某些家居领域已经跃进为第一重要选项。

 

1.从环保原材料角度出发:环保家具主要有三类,以原木为主的木制家具,羊毛纺织的或用碎布拼成的地毯,以及木、竹地板和藤器、竹器。而从门窗产品来看,则比较注重“低碳”,有人认为耐用便是低碳,而有人觉得轻薄的材料是低碳。更有甚者用“纸”来做家具,纸家具主要是以纸板、瓦楞纸等为材料制作,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力学原理,使之具有足够的强度。而经过特殊处理后,也克服了“纸质”不堪重负和怕水忌潮的弱点。另外,这些家具完全采用普通可循环再造的瓦楞纸,经过简单的工艺制作,不加装饰,裁切后只需要简单地组装和黏合便能成型,因此具有极佳的环保性能。而放弃“木材”全部用“纸”做家具,无疑是降低污染最直接的做法。

当然,使用材料不可能偏于一隅,毕竟不同经济能力的消费者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在原来基础上做好升级则更为符合各自的“国情”。

2.利用好智能系统带来的低碳生活:例如现在的智能系统防止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像一套成熟的智能家居系统,包括了“家居气候环境智慧管家——云气候”、“居家生活智慧管家——云生活”、“家居安全智慧管家——云安全”、“家居智能控制管家——云智慧”、“家居健康环境测控系统——云健康”五大家居智能管家系统,其能够把“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关掉”“把空调在远距离调至省电模式”,诸如此类,通过运用大量的传感、通信、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智能家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家居设备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

3.开设环保绿色产品专区促成环保趋势:例如降低一次性使用产品的浪费,提高循环材料的利用,记得在亚洲最大规模的第29届香港家居用品展和第5届香港国际家用纺织品展上,展会开辟了很多绿色产品的专区,其中可以看到有环保玻璃制作的家居用品,其均是由回收玻璃重新制作的,有利于推行绿色环保产品,促成未来2025家居制造的环保趋势。

启动行业标准,定位家居发展方向

1.企业:应大力支持已有规划和计划:

例如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该《规划》首次把智能家居列入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智能家居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这与工信部的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随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国家标准委等相关单位联合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在应用推广转型行动计划中,“推动智能家居应用”被列为14个重点任务之一。政策推动智能家居行业的导向十分明显,这些对于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对于智能家居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推动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因此应大力支持有助于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政策,向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迈进。

2.政府:多打造“人性化”标准有利于家居业进步

20128月,《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指出有尖角、不透气、甲醛超标、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产品都将被淘汰,对儿童家具人造板材、涂料、纺织、皮革面料等主辅材料中的重金属、甲醛释放量和可分解芳香胺等10种有毒有害物质,规定了比家具更为严格的限量指标,推动了家居日益变化的发展趋势。把家居用品对象逐步精细化,让家居产品更加“人性化”,让人性化产品占据市场重要位置。近年,更有业界创造出针对老年人的“老年家具”,虽然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儿童的那么具有迫切性,但也属于“人性化”家具的趋势表现之一。政府关联组织应多吸取“民意”,通过高峰论坛、协会、官方办展等活动收集有关家居的“人性化”建议,适度给予优惠政策,从而打造形成良好的“人性化”家居产业,这也是十年目标之一。

当然,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广泛的议题,除以上粗略的几个要点外,还要加上信息化的合理利用、人才的大力培养以及国际友人的帮助与支持,等等。篇幅有限,在这里只好不一而足;无论是企业思维运作、政府的监管和把控,还是消费者的认知和支持推动,都是未来踏进工业4.0的关键,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有力保障;拒绝拿来主义,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大家,必须一起动起来。

尽管“中国制造2025”还是今年的产物,但其中的主线一定是加强创新驱动。这又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从政策到人才培养,从产学研结合到企业融资。“创新驱动”虽然只有短短四字,但在“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下,必将大有文章可作。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