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一直栖居在小城,人也变得局促;一直心存提防,心也有了城府;一直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将心灵和灵魂仔细的洗涤。寻寻觅觅间,沈从文的《边城》给了我方向。
湘西的那个小城茶峒,鸟语花香,青山碧竹,古朴的吊脚楼,直耸的小白塔,一脉清水缠绕伴随。在开篇不久,《边城》就向人们勾勒出了一幅安静秀美的画面。而美丽单纯、天真活泼的翠翠,自小便在这里,伴着爷爷、白塔、溪水、渡船长大。湘西的清风丽日给她一个健美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澄澈透明的眸子;碧溪岨的竹篁白塔给了她单纯不世故的心。
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陶醉并且心生向往,大自然养育出来的儿女更让人赞叹不已。这里的人们淳厚朴实,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逢场作戏,没有猜疑算计。在他们身上,闪烁的是人性的光辉。
那管理渡船的老船夫,几十年如一日的守候着渡船。面对过渡人的酬谢,他会一一还给人家,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从来不奢求,不贪心,他也从来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为了外孙女翠翠有好的托付,朴实的老人,笨拙的周旋于顺顺、天保、傩送、翠翠、杨马兵之间。
那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老大天保,老二傩送,能驾船,能泅水,不骄肆,也不浮华。父子三人,凭借个人品德使人在提及时莫不加以尊重。他们都爱上了美丽善良的翠翠,并且很坦率的相互告知自己的心事。他们公平的竞争,让翠翠自己来选择。老大天保为成全弟弟和翠翠,选择了离开,不想葬身水中。弟弟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和老船夫产生了误会,在得不到翠翠明确表示的时候,他负气离开。
翠翠在爷爷走后,留在渡口,接担了爷爷的位置,等待爱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沈从文在小说末尾的这句话,让人感到悲伤的同时有了希望。
生长在湘西大地上的沈从文,用他温润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湘西,展示了凤凰。读过《边城》后,很多次心生冲动:我要去凤凰!但是一次次的退缩了。因为我怕,我怕我一直魂牵梦绕的古城凤凰,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失了她原来的样貌。爱到深处的东西,最怕的就是理想与现实不符产生的那种落差。
可是,我的的确确想着凤凰啊。多少次在梦里,我站在吊脚楼上远望,我徘徊在青石板的街道旁边,我流连于沅水畔旁;多少次在梦里,我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找寻老船夫、翠翠、天保、傩送的身影;多少次在梦里,耳边响着端午节划龙舟的掌声和喧闹;还在梦里,听着吊脚楼上的歌声,感受着这“即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和羞辱的城市绅士还更可信”地方的人情和风土。
在看过一同学到凤凰的照片后,我还是决定了要去凤凰一趟。凤凰,每念一次在心底一颤的凤凰,我会在某个阳光灿烂的夏日,背包到你身旁,安静的享受你的美。我会在少女丛中找到翠翠,问问她:你的傩送回来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