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瑞银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及胡志鹏19日提供一份报告,该行认为房地产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并且该行较以往更加担心中国的房地产正面临拐点。
该行表示,越来越担心房地产面临拐点。报告称,“在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的强劲反弹之后,近几月房地产活动显著放缓多少在意料之中。然而过去十年间,住房供给增长一直快于内在需求,而支撑投资性需求的诸多因素正在消退、许多城市库存高企。我们认为房地产持续大幅下滑将是未来两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下行风险。”
不过,政府仍有能力和意愿去缓和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冲击,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放松房地产调控。该行因此认为,基准预测是房地产下滑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考虑到今年以来房地产活动弱于此前的预计,我们将2014年和2015年GDP增速预测分别小幅下调至7.3%和6.8%。”
但报告也指出,房地产大幅下滑导致2015年GDP增速滑坡的风险已不容忽视。在居民部门负债率较低、政府兜底的背景下,很难预测房地产下行的幅度。不过,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波房地产和基建热潮、且目前整体杠杆率已经较高,该行认为政策支持的空间和有效性与2009-2010年相比已比较有限,估计有15%的概率会出现房地产活动大幅下滑、拖累2015年GDP增速至5+%的风险情形。
该行表示,较以往更加担心中国的房地产正面临拐点。报告称,“目前我们尚未看到任何上述’可能触发拐点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但风险无疑在加剧。虽然2014-2015年不大可能出台全国范围内的房产税,但随着决策层计划在2016年建立全国住房登记系统,我们距离房产税出台应会更进一步;利率市场化和理财产品的发展使居民在房地产之外拥有更多投资渠道;随着资本管制逐步放松,对海外房地产和其他资产的投资在逐渐增长;三四线城市房价增长已开始放缓或基本持平,住房存量高企、且不断攀升。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速度可能也将放慢。”
此外,报告还预计近期内决策层不会收紧货币及信贷政策,但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间杠杆水平的大幅攀升之后,未来几年信贷增长无疑会放缓步伐。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平台和企业的借贷会更难、投向房地产建设的资金供给将趋紧。国企或将提高分红比率、强化支出纪律,地方政府也已被要求完善预算管理,这些都会对房地产行业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开发商而言,获得银行融资的难度增加、对影子银行融资依赖性过高,以及整体融资成本上升都可能导致其更快、更剧烈地调整建设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