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站在石南大桥上仰望天空,明显的一半是蓝,一半是黄。蓝的部分,是石湾;黄的部分,是南庄。
如今,走在南庄的道路上,眼前明显有一层蒙蒙的黄,空气依旧浑浊。有在南庄逗留多年的人说,现在已经好了很多,想当年……
陶瓷厂相继迁出,陶瓷与佛山的缘分,仿佛只剩下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零散的展厅,以及仅存的几家陶瓷厂。
陶瓷卫浴,为佛山留下了什么?
陶瓷城云集 进驻品牌来了又走了
在云南做酒店项目的钱生比较经常来佛山,而去得最多的就是位于南庄的总部基地和华夏陶瓷城。
“每次来都能看见不同的品牌,不过都是在一个位置。”他说。
言下之意,就是说陶瓷城内,品牌更替甚繁。
根据一名对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所说,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这三个地方的品牌确实是换得较为频繁,很多品牌虽然展厅还在,但其实已经准备撤出。
作为一个旁观者,钱总表示,虽然佛山仍然是陶卫重地,但这几年,明显感到有点力不从心,行业优势越发变得不明显。最近几次来佛山采购,在华夏和基地逗留的时间少了,因为感觉没那个价值了。
确实,在众多外人眼中,佛山能拿出手的,也就这三个地方。陶瓷还好些,还有东鹏、新中源、新明珠、宏宇等大品牌撑场,但卫浴,在中宇、九牧等福建牌子以及贝朗、TOTO等外国牌子的映衬下,佛山的卫浴品牌则显得单薄许多。
佛山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行业走进交叉路 何去何从
作为佛山的名片之一,佛山的陶瓷、卫浴失却了昔日的辉煌,面临“前无进路后有追兵“的两难境地。
出于环保的需要,陶瓷厂回迁佛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由于地价、工资水平等因素影响,现在的工厂也纷纷考虑搬迁;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瓷海国际这“三大王牌“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不少企业都选择随厂设厅,或回归工厂。
品牌凝聚力不断下降,而华东产区、福建产区、山东产区的影响力又日益壮大,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佛山“陶都“美誉迟早拱手相让。
佛山的陶瓷卫浴行业何去何从?
不要让曾经的名片留下满目的疮痍
陶瓷卫浴,留给佛山的,除了经济的发展,也有环境的创伤。如何在发展和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南庄,在陶瓷厂迁出多年之后,环境依旧恶劣;佛山,亦饱受着污染之苦。
怎样处理好发展和环保的关系?陶卫行业该怎样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企业需要思考,政府更需要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