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市场潜规则搜罗 今天你被潜了么

/ by 慧聪灯饰网 浏览次数:

   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潜规则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很多人的行为和思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潜规则多少是有点晦涩的词,最常看到“潜规则”这三个字的地方就是娱乐头条里。对于娱乐圈来说,“潜规则”有它特定的含义,说白了就是身体与上镜的交易。今天这个名导“潜”了某个女演员,明天又是哪个女演员被“潜”了,甚至是个别男演员,也逃不了被“潜”的命运。其实,被“潜”也不一定是坏事,“潜”了人家也不一定就占了便宜。娱乐圈的事儿,太深,到底是谁潜谁,到底是谁被潜,谁又能说得清。

  灯饰行业里的“潜规则”水没有娱乐圈那么深,影响也不如后者那么大,但是因为与普通大众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不自觉中“被潜”,所以,了解一下灯饰行业里的潜规则,还是有点用处的,至少能够保证以后买灯绝不会再吃同样的亏。看完了下面这些“潜规则”,您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曾经被潜过?

  灯饰潜规则之一 标价虚高

  逛市场选家居用品时“砍价”是不少老百姓的“绝活”,无论是添置大体积水晶吊灯还是购买书房里的一盏小台灯,购买时总少不了与商家讨价还价,非要说服商户便宜个块儿八毛的或成百上千元才觉得心里踏实。但是,“买的没有卖的精”,你爱砍价我就把价格标高点,和消费者玩“打折加减法”,长久以来,商家和顾客都在为“砍价”纠结。

  灯具标价虚高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且这“虚高”虚的还不是一点半点,少则50%,多则100%甚至更高。商家们的伎俩大多是这样的,先把灯具价格标高得让人晕血,然后狂打折,一款标价九千的灯具,最后卖到两千都是常有的事。不过你可别以为两千花得一定值,当消费者正因买了盏打折灯而窃喜的时候,说不定商家们正乐着数钱呢。

  除了高价灯标价常常虚高外,一些小型灯饰也可以做出文章。比如当前市面上一种2.5寸的筒灯,有铁制的和铝合金压铸的两种材质,铁制的价格是5元一个,压铸的则要8元,因为铁制的容易生锈。销售人员不会主动说明,反而拉高铁制灯的价格。他们的目的是,借着两款产品价格差异,促使消费者购买铁制灯具,从中获得更高利润。用范伟的话说,那真是“防不胜防”啊!

  灯饰潜规则之二 买灯不带安装

  近日,武汉市民肖先生花700多元在汉口顺道街灯具市场(查看地图)购下一套客厅用灯,店家告诉他,不包安装,如果非要安装就得额外付费100元。肖先生拒绝后,自己找了个电工,结果因工艺复杂,折腾了一天才装好。肖先生很窝火:“买家电都能上门安装,灯具为啥不能提供安装服务?”

  笔者走访了顺道街、小东门等灯具市场,“只卖,不包安装”几乎成了商家惯例。笔者询问了数十家商铺,得到的答复大多是:“只卖灯,不包安装,人手不够”;“达到一定金额才能包安装”等等。

  据了解,部分灯具包装内配有厂家提供的安装图,有的什么都没有。一般,消费者买灯时都在配合居室装修,会有装修公司的电工顺便安装灯具。然而,时下,各种水晶、陶瓷、云石、木艺制作的高档灯具层出不穷,看起来漂亮,装起来却费劲,普通电工常常应付不来。“销售灯具的商家对灯具相对熟悉,如果能提供一条龙服务就好了!”笔者在走访时听到市民反映。

  广东一品牌灯具武汉经销商黄经理表示,现在,很多高档灯具很精美安装麻烦,极易损坏,连销售人员都不一定掌握安装方法。况且,厂家并没有专门的安装服务,经销商也无法免费提供,毕竟耗时耗工。看来消费者购买灯具后由谁来安装,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灯饰潜规则之三 卖灯具不带灯泡

  卖灯具不带灯泡似乎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这是为什么呢?卖家表示,因为现在消费者在购灯时几乎没有不砍价的,如果让他们砍了那么多价,再送他们灯泡,岂不是亏大了?一位经销商在与来店里购买灯饰的消费者一翻讨价还价后,因为灯泡问题没了买卖,而这在灯饰买卖中已经非常常见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商家的做法显然不合理。消费者采购灯具时,灯泡已含在产品范围内了。让消费者额外付钱买灯泡,就是重复消费。

  虽然在灯具买卖时消费者的砍价对卖家营利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其实目前灯饰市场的混乱状况是经销商一手造成的。经销商们整天抱怨消费者讨价还价,可深究起来,消费者的习惯都是灯具经销商“培养”出来的,如果经销商不虚报价格,消费者能砍得那么起劲吗?如果灯具行业可以早一天恢复合理价位销售,那么这个市场的恶性竞争就会一点点减少,最终赢得市场的有序发展。

  灯饰潜规则之四 照明装修拿回扣

  家居装修是人们买了房子入住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家居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家庭装修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家居装修的设计,以及建材、灯具的购买等或者不胜了解,或才没有时间过多地亲历亲为,因此大多数人都将装修材料的采购交由装修设计师或包工头统一负责。这其中便有个拿回扣的潜规则。

  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设计师或包工头对于行情较为了解,可能会买到较为实惠的建材及照明产品,因而他们一般会接受设计师代买或设计师陪同自己一起去买,甚至明知道这其中可能会有回扣的存在。而商家为了争夺客源,也只能给设计师或施工人员回扣。对于建材或照明产品卖家而言,他们已经接受了这种“潜规则”。看上去很有点“周瑜打黄盖”的意思。

  据行业内人士透露,设计师跟商家合作,一般能拿到10%~20%的回扣。其中瓷砖、壁纸、灯具的回扣点数最高,部分甚至高达40%以上,比如业主购买100元的产品,设计师能从商家那里得到40元回报。此前,瓷砖、木地板被认为是回扣重灾区,如今“竞争激烈”,灯具渐渐成为当中的“制高点”。

  设计师拿回扣早已成为当前装修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这种回扣甚至已经成为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保证自己在购买灯具等建材时不被“潜”,不再当“沉默的羔羊”,这是需要所有业主认真思索和应对的问题。

  灯饰潜规则之五 护眼灯无频闪是慌言

  近视是当前严重制约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而且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青少年接受教育年限的加长,近视发病率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保护青少年视力健康,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迫切任务。为了保护孩子们的视力,很多父母开始为孩子选购健康护眼灯。

  在北京十里河灯饰城,笔者看到多数摊位都出售护眼灯,而护眼灯的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一台小品牌的护眼灯50、60元就可以买到,而像“飞利浦护眼灯”这样的大品牌,最低也要200、300元。与护眼灯相比,没有“护眼”功能的普通台灯则要便宜的多,杂牌台灯在砍价之后20、30元即可购得,即使是大牌台灯,上百元的就算中高档了。卖家表示:“虽然护眼灯稍微贵些,但是为了孩子的眼睛,作为家长多花些钱也是值得的。”

  护眼灯之所以能保护视力,是因为与普通台灯相比无频闪,因此能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那么,无频闪真的是护眼灯“护眼”原理吗?中国照明产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燕生表示,所谓的无频闪,其实只是高频闪而已。据陈燕生介绍,荧光灯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亮一灭的变化,即频闪。普通荧光灯的频闪每秒钟大约100次,肉眼不易察觉,但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但当灯光每秒钟闪动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肉眼难以察觉,眼睛就会相对舒服些,但由于这种灯所发出来的光仍然是不连续的,时间长了眼睛同样会感到疲劳。

  把“高频闪”说成“无频闪”,夸大护眼灯的护眼效果,这似乎成为了目前护眼灯市场的潜规则。有业内人士甚至称,市场上出现的护眼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经过了国家专业部门的科学检测。笔者在采访中也观察发现,虽然很多护眼灯的宣传资料上将自己的护眼效果夸的天花乱坠,但产品外包装上并没有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结果证明其产品有护眼效果。

   灯饰潜规则之六 节能灯虚标功率

  节能灯虚标功率已成业界潜规则,功率标为65瓦的节能灯实测只有30瓦。近日中山市质监局开展节能灯专项执法检查,当天共检查节能灯生产企业5家,立案查处企业4家,抽检产品8批次,查封节能灯9950支,涉案货值44050元。

  据中山市质监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依据国家标准,节能灯的标明的功率如果跟实测功率相差在15%,则为误差,符合要求。但在这次检测中发现的误差远远大于国家规定,功率标为65瓦,但实际检测不过30瓦,虚标40%。质监部门表示,劣质节能灯虚标有时高达60%。

  这并非节能灯市场的个别现象,质监局突击检查古镇5家节能灯企业,只有1家合格过关,其他4家都有虚标功率现象。

  据介绍,节能灯虚标的主要原因是节能灯功率越高,售价越高,而一般消费者缺乏专业工具来检测功率,只能凭目测感觉,所以不法灯具厂商利用这个漏洞虚标功率,这也使得有些消费者买了新的大瓦数节能灯回家安装后,发现还不如原来小瓦的亮。

  小结:了解照明灯饰行业潜规则,目的不是为了潜别人,而是防止自己今后被潜。生活中处处是学问,也处处是玄机。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多长心眼,做个不被“潜”不怕“潜”的人。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