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重庆造”LED节能灯进军北美市场,重庆轻纺控股集团旗下的卓晖照明有限公司,主打一款LED灯泡,声称4W的LED灯泡,却能发出100W白炽灯的光亮,售价31美元。相信业内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达到这样的指标,LED的光效起码要达到250lm/W ,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而就是这样一个天大的笑话,居然上了报纸,大肆宣传,这就是浮躁。 象这样的上报的人,他们只能自欺人,他们用这种方式销售产品,成功让客户相信,他们的经营思路会一直如此;LED照明迟早会有更多的人了解技术基础。客户也是在学习中。象这种企业,从他们的策略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我只相信,商场也有商道,人道。时间可以证明。我只要坚守就行了。我也相信有更多的人在坚守。
看看国外的大厂出的数据把,欧司朗8W球泡灯代替40W白炽灯,东芝6W的代替60W等等,这样的数据,明白人都清楚指标与国内相比是“不高”的,但是确实是可以代替的。
LED照明产业经过无数从业人员的努力,如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很多急功近利的人们过分追求它的商业价值。当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部分人的做法已经阻碍了行业的正常发展,给人们造成虚假繁荣的泡沫。近日互联网LED照明论坛上掀起了一场关于LED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我们一起来看看行业内部人员了解到的行业现状吧。
言论:
网友1
“我能做到你要的“,”我的光效是90---100LM/W“------------我不知道中国LED照明市场怎么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吹的呢?用实际的数据告诉客人不好吗?等到客户将数据发到别的厂家那儿,都傻眼了,没有办法,只有跟着忽悠客户,最后,一个,两个客户在思考?我要不要做LED照明?为什么我们这些做LED照明的人不思考一下,这样做是害了竞争对手吗?这是一个多么愚蠢的逻辑。我已经有两位客户在说:我不做LED照明了,太可怕了--------我一直在思考,中国LED照明怎么了?难道真得象说深圳人一样:穷得就剩下钱了!我怕这一天真得要到来了。
网友2
已经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现在。。。。很可笑的是。。不管供应商或者同行跟我说他们的产品如何好,我都不相信了。。。
网友3
假如你不忽悠人,产品就不好卖。你说的流明数,或许能做出来,现有好多路灯号称80-90LM/W,请考虑以下因素:
1.LED的光效测试温度为25度,路灯是点亮稳定后测,温度差了多少?
2.如果路灯加了透镜和外罩,出光大概总得损失20%吧。
3再加上电源效率呢,最好的变压恒流电源的效率是多少呢?
网友4
你说得没有错。很多厂家用冷机测试数据拿给客人,如果客人不明白的话,看了这种数据,心里会很开心。但真得客人用实测数据的话,结果相互,而如果是客户用的过程中测试,得到结果一定让客户推测其技术水平。中国的很多产品都是这样让国外的客户不再相信的。
网友5
不用过于担心,好,你就用,不好,你就不用。一些人对LED失望了,还有更多的人会加入。
商业人有这样的说法,能将一般的产品当好产品卖出去,就是好业务。更多商人看重的是钱,不是良心。不过,LED行业有非常多的人并不真正了解LED的真实状况,也是被行业“专家”忽悠,成了无知者无畏的商人。
所以,用产品的人,要自己试验得出可否使用的结论。不要盲目听从商人的话。LED产品正在发展阶段,目前能适合做什么产品,要技术人员自己掂量。目前对LED过高的期望和失望都是不可取的。不要制造达不到标准的产品而成为“革命先烈”(做LED路灯产品的先烈很多,深圳测试的全国各地的30家产品无一合格),也不要彻底放弃而失去盈利的机会。
网友6
看了这么多的兄弟讨论,发言的都是做技术的吧?往往新兴的一些行业,都会有这种现象出现,泡沫时代....这都是市场上吹水出来的假象,主要根源归咎于不良商家的乱吹乱捧,要让市场的走得更顺畅,重踏正轨,还等国家相关权威部门指导,行有行规,目前针对LED行业的标准迟迟未成立,导致市场泡沫,相信行业标准一出,这将会是LED行业的一场洗礼。但也希望相关权威政府,多点正规宣传,给平民百姓灌灌基本的知识,以防被不良分子忽攸,期待市场走向诚信的时刻的到来。
网友7
从商业角度来讲,利益是要考虑。但从古至今,还有商业道德吧?当然,绝大部分商人都是以利益为先的,在LED业界,赚钱为先是绝大部分,就因为大家都这样想,这种风气才出现。可从另一种角度想:如果有几家以商业道德为准的做生意,其长远发展及近期利益来讲,并不比其他的商家差。他们可谓一枝独秀。
结论
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不良的,影响持续发展的因素,商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现状的状态是:不先把牛吹出去就拿不到订单,而这样畸形的追逐商业价值,就损失了很多潜在的客户,往往得不偿失,而更严重的是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循环。 LED照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一些照明企业浮躁、无序的竞争趋势。可以说当前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大环境是很好的,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国家政策,都处在历史上没有过的“盛世”。企业过度的关注商业价值,必然打击消费信心。 希望不仅是LED照明,包括传统照明行业的企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在真空区多承担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