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云南与南亚贸易由1997年的0.2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1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38倍,年均增速30%。2012年1至11月,云南与南亚贸易额5.59亿美元。南亚已经成为云南主要贸易伙伴。
昆明新建的许多建筑颇具南亚特色
一个国家级展会对于当地经济的意义非凡。2003年,云南与中国-东盟博览会失之交臂,而如今,这个遗憾将因为中国-南亚博览会的落户而得到弥补。自此,云南向南的步伐以国字头展会的崭新面貌,踏上对外开放的快车道。对于云南而言,中国—南亚博览会是自1999年昆明世博会之后的又一大盛事。
云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云南与南亚贸易由1997年的0.2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1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38倍,年均增速30%。2012年1至11月,云南与南亚贸易额5.59亿美元。南亚已经成为云南主要贸易伙伴。
定位 升格为国家级展会
南亚泛指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地域,有时亦包括东西部邻近的周边国家,总面积达4480000平方公里。这块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过1/5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阿富汗共8个国家。
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中国—南亚博览会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国家商务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并邀请南亚各国商务部门联合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的前身是业已举办了5届的南亚国家商品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南亚国家商品展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中国与南亚各国的经贸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 2012年10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将南亚国家商品展升格为中国—南亚博览会,从2013年起每年在中国昆明举办一届。
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定于2013年6月6日~10日与第21届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同期举办。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以“促进中国—南亚全面合作与发展”为宗旨,以“相互开放、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和谐发展”为主题,力争打造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合作、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综合性展会,成为中国与南亚国家互利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中国和南亚国家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
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本着“丰富内涵、突出特色、提升实效、打造品牌、服务各方”的思路,在会期举办南亚商品展览展示活动、南亚国家投资促进会、南亚商品采购大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中国—南亚智库论坛、中国—南亚友好组织论坛、中国—南盟经贸高官会、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东盟华商会暨亚太华商论坛、GMS经济走廊活动周、中国侨商投资贸易促进会、中国—东盟行业合作昆明会议等系列活动。
站在政策的层面,中国-南亚博览会在滇落子,不仅仅是为云南增加一个可以媲美“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展会那么简单,它还将和昆明进出口交易会一起,为云南桥头堡建设增力。
缘起 剪不断的近邻缘分
作为南博会的前身,2007年12月28日至30日,首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在北京开启,次年“移居”昆明与昆交会同期举办。2010年,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云南。2012年,南亚国家商品展参展国从最初的3个,发展覆盖到整个南亚8国。5年来,南亚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展会规模从第一届的200余个展位到第5届的500多个。
云南与南亚最早的交流,可以追溯到张骞尚未凿通西域、开辟西北丝绸之路以前。那时,西南的先民们就已经赶着马帮,开发了一条自四川成都至滇池沿岸,经大理、保山、腾冲进入缅甸,远达印度的“蜀身毒道”(身毒为印度的古称),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
站在更远的范畴看,泛亚铁路启动建设,其中西线大瑞铁路一旦建成后,将开辟中国通往印度洋的陆路通道,搭建起第三座欧亚非大陆桥。
不仅因为云南具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地缘优势,更得益于云南对南亚开放所作的充分准备。从2004年起,云南省首次在昆交会上增设“南亚馆”。近年来,南亚国家参展企业和客商逐年增多,南亚馆规模逐步扩大。同样是2004年,国家贸促会在昆明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以后连续两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都在昆明举办。2008年,国家贸促会正式决定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永久落户昆明,与昆交会同期举办。
舆情调查 市民希望展会不会给城市添堵
中国-南亚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在昆明举办,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界博览会之后云南的又一大盛事。这一盛事挑动着各路媒体的热情,各种各样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如今,在小区的宣传栏,街头的公交站台广告,甚至街道墙上的标语上,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南亚博览会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
对于它,云南人的知晓率如何?昆明市民通过什么渠道获悉南博会?对于中国-南亚博览会的举办市民又有何看法和建议?针对这些问题,本报联合晚报官方微博,以及官方网站发起了调查。
“春城晚报”官方微博的调查显示,就知晓途径而言,有36.4%的市民表示是通过户外广告知晓了南博会;还有36.4%的市民是通过网络了解的;各有1%的市民通过报纸电视了解了这一重要展会;另有1%的人表示不知道。
就了解程度而言,有33.3%的人表示知道的很多,很详细,而且查了不少资料;22.2%的人表示,知道一点,主要是看媒体的报道;另有44.4%的表示了解得很少。
有网友表示,最近昆明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关于中国-南亚博览会的宣传标语,不过并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展会。此外,有多位网友表示,希望这样重大的展会在昆明举办,不会增加城市道路压力,别给昆明“添堵”,这才是自己最关心的事情。
贸易大事记 云南与南亚贸易年均增速30%
云南省商务厅统计数据显示,云南与南亚贸易由1997年的0.28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81亿美元,15年间增长了38倍,年均增速30%。
2003年
昆交会首次增设 “东盟馆”,东盟10国全部参展,安排展位243个,其中菲律宾、文莱、印尼为首次组织企业参加昆交会,中国与东盟实现了在“昆交会”的首次“整体对接”。
2004年
昆交会由“出口商品交易会”正式更名为“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昆交会从单纯的出口变为进出口双向的交易会,丰富了昆交会的内涵。2004年昆交会展馆设置按专业划分,同时增设南亚馆,安排展位20个,有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4国参展。首届中国—南亚商务论坛于2004年12月21日~22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由此揭开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商务合作的新篇章。
2006年
昆交会与泛珠三角经贸洽谈会同期举办。两会为泛珠三角区域深化与东盟、南亚广大地区的经贸合作搭建了平台,构筑了桥梁。首次成立了以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南亚市场为宗旨的“中国-南亚商务理事会”。
2007年
昆交会完善了昆交会会徽,增加了南亚元素,新增十家南亚商协会为协办单位,实现了南亚协办单位零的突破。2007年12月,首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并取得很大成功。
2009年
经过云南省的争取,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即落户昆明,第十七届昆交会与第二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在昆明同期举办。
2010年
2010年是云南省推进“桥头堡”建设的起始之年,也是南亚国家商品展永久落户昆明的第一年。第18届昆交会及第三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各项外经贸成交累计达24.81亿美元,第三届南亚国家商品展进出口累计成交4.03亿美元,占总成交额的30.2%,南亚已成为本届展会的第一大出口市场。
2011年
第19届昆交会暨第4届南亚国家商品展创新了办会机制,由斯里兰卡担任南亚国家商品展主题国和中国―南亚商务论坛轮值主席。
2012年
南亚国家商品展成交2.98亿美元,累计现场成交914.8万美元,其中,巴基斯坦的纺织、皮具制品、金属工艺品、木制工艺品、大理石工艺品等成交277万美元;斯里兰卡的珠宝、茶叶、纺织品成交289万美元。2012年1至11月,云南与南亚贸易额5.59亿美元。南亚已经成为云南主要贸易伙伴。(陈伶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