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消费在囊中羞涩和维护健康中徘徊

/ by 中国纺织报 浏览次数:

  每年的“3·15”,都是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在这样的关注下,消费者遇到的很多问题,往往能够得到积极回应,并得到“迅速解决”。这篇文章来源于纺织资源,请各位网友直接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纺织资源查看。

    笔者获悉,近日,上海、北京工商局在当地抽查了家居、家纺和等软装饰用品,一些家纺品牌在色牢度、缩水率、甲醛含量等方面依然存在瑕疵,一些家纺企业打着“科技牌”迷惑消费者,让消费者钱购买价格昂贵但名不副实的产品。

    近年来,家纺服装的消费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由于相关部门的重拳出击,一些直接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黑心棉、垃圾纤维逐渐销声匿迹,但由于利益驱动以及农村购买力偏低等因素,一些伪劣产品仍然屡禁不止。另一方面,由于质量过硬的高端床品价格动辄在上千元,消费者往往望而却步,在囊中羞涩和维护健康的矛盾中,他们往往屈从于前者。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两者就没有最佳的结合点呢?家纺行业难道真的缺乏质优价廉的产品吗?

    随着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家纺企业的平均利润不足10%,2009年上半年,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的家纺企业仅占40%,这意味仅有凤毛麟角的企业能够挣得钵满盆盈,而有的企业挣的只是微薄的辛苦钱。

    因此,市场上热销的99元的四件套(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已经无利可图,为了最大化压缩生产成本,在后续的诸多环节(比如印染、后整理、绗缝、絮片等)就很难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在价格混战的今天,诚信经营的企业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而偷工减料的企业却窃取了市场机会。

    所以,当一些家纺品牌上了工商质检局的"黑榜单"时,他们往往叫苦连天、满脸委屈。有的埋怨抽检部门太苛刻,有的认为家纺用品不应该像食品标准一样严格。

    不管如何,企业不能以“压缩成本”为理由而降低家纺用品的质量和品质,更不能以“科技招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前提来换取企业的自身发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东辉不止一次强调。企业要抓人头、抓源头、抓基础、抓标准、抓检测。

    从根源抓起,严把原料关,堵住下脚料的流失;把住生产关,实行精细化管理;卡住出厂关,一丝不苟地进行产品检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市场,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保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每年的“3·15”,“黑心企业”一定会战战兢兢,而消费者感觉大快人心,家纺消费中存在的色牢度低、缩水率差、甲醛含量超标等问题,如果任其泛滥,不但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阻碍了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家纺行业的诚信缺失。

    抵制假冒伪劣产品不是短期行为,需要依靠供应商道德自律,需要家纺企业加强管理,需要经销商诚信经营,需要主流传媒的舆论监督,需要相关部门、行业协会有效规范与管理,而更需要我们站出来直面问题,合力解决的勇气。

    可喜的是,家纺行业前10强的品牌,极少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诸如罗莱、孚日、梦兰等,他们用高附加值、低利润的产品赢得了业界的口碑和声誉,是家纺行业值得树立的典范。我们也希望,“3·15”能够变成“365”,让消费者天天放心,让行业规范发展。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