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业、社会新闻(报、刊、网)——哪个更大?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中国人好大喜功的传统,使得时下有些年轻人往往将自己的人生轨迹定位在:先编编企业报(刊、网),有了技术和资历再去行业报(刊、网);等名气和资历更老些,就向更大、更高的媒体去发展,最终走向社会新闻报刊(网)。这样果然就正确么?
记得我在编《小霸王人》《小霸王报》的时候,经常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少年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山日报……等社会新闻报刊领导的支持和指导,尤其是中国青年报韩磊、中国教育报张宏民、中国少年报萧承运、南方都市报程益中……等报刊名流都曾对小报给过很多中肯而宝贵的指导。
中山日报有位山东籍的副总编,更是为我的小报提过很多具体而有益的指导意见。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他有意无意地问道:“你的这份企业报每期印刷发行多少份?”我老老实实地说:“不一定,看公司需要,这一期比较少,印了125万份,不够的话,可能会继续加印。前面几期,多的印到200万份左右。”“你看,还说你这是小报,相比较而言,你这份报,不小了。我们中山日报,每期才印两三万份,连你的零头都跟不上。虽然,你是一月才出一期,我们天天出,加起来,我们也没有超出一百万份啊。因此,我总是说,不能光从级别上去衡量一个媒体的大小,媒体的影响力主要看受众的多寡、看受欢迎程度。”这番话,当然有很大的鼓舞士气的成分,不可作为一份小小的企业报和一份市府机关报相较高下的证据。
【美家网推荐阅读】
写出这段掌故,并不是老石私心膨胀、夜郎自大到以为自己当年编的那份企业报影响力真的大过市委、市政府的喉舌——市直属机关报。记得当年,当我的小报几周年的时候,中山日报总编方泽炎先生亲笔题写“企业喉舌”四个苍劲、浑厚的大字,我把它放在了头版;而其它的省级、国家级报刊的社长总编的题词赠言放在了四版。我不是根据级别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意义。
企业报、行业报、社会报(刊、网)哪个更大?这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
不久前,受一个朋友的再三邀请,提前到该朋友主编的媒体参加其十周年庆典帮助做点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在媒体界混了将近二十年的媒体人,自然对该朋友的媒体真诚地提了很多中肯但未必中听的意见,比如,“要注意版面美化、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要注意潮流趋势、要有吸引眼球的观点……广告不一定要一个个地去拉,你低三下四地去拉,人家认为你没广告可登了,反而很难拉;不如搞些活动、搞些企业服务,把活动好好做点宣传、把参加活动的企业根据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一家家地做上不同大小的版面广告,企业得到了宣传推广,你的经费也很容易就解决了。企业服务方面,必须认识到:行业媒体(报、刊、网)只是桥梁和纽带,真正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和作用,同时为本媒体带来经济效益的不是媒体本身,而是借助于媒体为企业提供的方方面面的服务!”
我的这位朋友问我愿不愿来接手这份行业媒体,我说不行,因为我在深圳的公司即将开张,我所要面对的将是一批数百亿年产值的企业。我的朋友说:“我是先跟你说的哟。”我说:“这个没有先后,我又没有承诺、答应过你;但作为朋友,我倒是愿意暗地里帮帮你的忙。你的报刊每期出版前,把样刊用电子文件发给我(现在多方便啊),从版面规划设计到标题、内容,我帮你改改。改得好了,你给我(或我的公司)点钱,几百、几千、几万,都行,看你的经济效益和手头方便;当然,不给也行。但是,我现在手头缺钱,总是在找能带来点经济效益的事情去做;因此会放弃那些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或效益差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我改得不好,你当然不用付钱,下次也不用发过来了。如果你觉得我改得好,多少是个意思。就好像我在陶瓷行业媒体界说的:谁用我的照片都是可以的,但是,一、必须署名,以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二、必须付稿酬,是一百还是二百或者几十,按你的规定,但不能不付,即使是一元钱,得有个价,不能白用。”
我的这位朋友说:“你要知道,只有中小企业才需要推广,那些大企业根本不需要你去帮它做广告。”我告诉他:“这个问题要看从哪个角度去看,还要看你所能提供的是什么服务。蒙牛、伊利、五粮液、麦当劳、可口可乐……哪一家不大?哪一家少得了广告或相关服务的协助?”
朋友的这份行业媒体,在其行业内影响还是蛮大的,庆典搞得也很隆重。然而,因为去得晚了点,只在庆典前提前了三天到达,只能来得及帮忙规划美化一下办公环境、改改新闻通稿、拍点庆典的活动照片;对于最新一期的刊物,已经没有时间去动大的手术。然而,好为人师的老石,还是想把自己所知道的灌输到他们的工作人员的观念中,有意无意地解说画版的技巧、如何做标题。没想到,他们的一位版面编辑问道:“你编过什么报?把你编的报刊给我们看看学习一下!”我说:“手头没带,不过有几张电子版的照片,在我的博客。”他们一看:“哎呀,这不就一个企业报嘛,我们这是行业报。”行业报人不把企业报人放在眼里的傲然心态脱口而出。我没有生气,也没有自卑,而是很认真地告诉他们:“一份报刊的影响力,不是从它的级别来看的;而是要看受众对该媒体版面内容的注目时间。要做好一个媒体,不是级别的高低,而是你这份媒体人家的眼球是否多停留几分钟。”
记得当年新华社前社长穆青先生到访小霸王公司,看到我时说:“你那份《小霸王人》报编的真是不错,真的很好,不是过奖,不是客气话。全是你一个人搞的?像你这么能写、能编,还能自己拍照的多面手人才,在我们新华社也找不到几个啊。”
文章至此,写这篇短文还有一个原因,有必要交代一下。不久前,江湖上传说,企业报的编辑最终都会当上企业的总经理,比如美的。企业报的编辑,即使是主编,能不能当上该企业或别的企业的总经理,是不是最终都会当上企业的总经理——老石不持绝对的赞成或反对态度。企业报的编辑(尤其是主编、主要责任编辑)和企业的总经理,都需要对企业有深切的把握,清楚企业的渊源和需要,明白企业的长远目标和眼下的紧急任务,在这一点上,是共同的。不同的是,企业报的编辑重在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宣传构造;总经理则重在企业的经济运营和整体管理。当一个企业,从简单的生产销售而转向品牌塑造,走向更广阔的领域、谋求更长远发展的时候,企业报编辑很可能会成为董事会或董事长眼中最适合(也可能是唯一)的总经理候选人。因为,在长时间的磨练中,一个企业里,对这个企业最深切了解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老师傅,也不是各部门经理部长,更不是高高在上的董事会,而是上下贯通、左右联通、内外沟通、有声有色的企业报(刊、网)编辑。然而,企业报(刊、网)编辑(即使是主编)能不能当上或当好总经理,还要看这个编辑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才干,仅仅会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当然,任何人的任何才干都不会是天生的,都是在实践中磨练出来的。因此,老石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报(刊、网)编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经理或总经理,只要努力和运气(有伯乐);但是,一个企业经理或总经理,即使很优秀,也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报(刊、网)编辑。
行业报(刊、网)的编辑也是一样,你能做好行业报(刊、网),你的发展方向不一定是社会报(刊、网),你可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行业协会的会长秘书长、企业发展方方面面(或很多方面、或某一方面)的顾问或教授。反过来,专家、会长、秘书长们,未必能主导好一份行业媒体。
社会媒体的编辑记者也是一样,年轻时做编辑、记者,老了也不一定就能当上市长、市委书记,但其中必定有人更适合当市长、市委书记。
记得李光斗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奥托长大了是不是就能成为奥迪(别看我小,我的哥哥是奥迪,等我长大了……)?”决定大小的不是级别,是品位。要让自己得到提升,首要提高的是自己的品位,而不是级别。
企业报、行业报(刊、网)的编辑记者,完全没有必要自卑。也许,你的待遇比不上生产主管或任何一个部门经理,收入甚至比不上生产线上的员工;但是,只有你才真正掌握着企业或行业的终极秘密,你才是企业或行业的灵魂和信息中枢。在企业或行业的文化建设方面,你们的贡献最大!要做成百年企业、做好百年行业,没有你们不行!
【美家网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