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房产政策年,建陶市场也因此失去了往日火热的场面,终端零售异常冷清,全国各地很多卖场也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缘;而且市场在剧烈的变化和调整下,产能过剩导致了数家大型家居卖场批量倒闭,陶瓷卫浴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九月家具行业主题月结束后即将迎来十月份的第二十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
笔者在走访企业的时候也谈到,今年的陶博会前夕生产企业们都异常的平静。按照以往惯例,陶博会前夕每个企业均会大张旗鼓,新品推介接连不断地大势宣传推广。可一行内人士对笔者坦言,如今的房地产调控对各个企业的打击都或重或轻,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特别是生产企业不想自己的经销商外流,怕自己的经销商看到他人的新产品时就动摇想法,更换或者增加品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呢?
其实市场萧条,渠道成本居高不下、来自厂家的压力以及新渠道的冲击下,都为经销商今年的日子蒙上了一层阴影。以往很多经销商也表示,参加展会的目的就是到自己已经代理的品牌展位上去看看,了解一下行业信息,以补货为主,不会考虑增加新品牌和更换品牌。经销商在这种环境下为何不愿更换或者增加品牌?业内人士分析到,经销商选择一个品牌要经过复杂的流程,还得增加一笔不少的投入,所以,经销商即使现在经营形势不乐观,也不会贸然选择加盟新的品牌。生产企业不要因为市场的低迷而过于紧张地把经销商过度勒紧,以免得不偿失。
既然在传统大卖场模式下,生产企业们无法选择更多,那么只有另谋出路。
渠道模式:分兵出击多渠道模式并起
2012年,电商、直销卖场、设计师渠道、社区店、微博营销、团购、家装联盟等各种新兴模式以挑战者的姿态正式亮相市场。虽然在很多城市,经销商撤场、卖场关店的消息不断传来,也只被视作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谁不想当最后的赢家?没有人关心市场总量是不是过剩,只关心自己的版图扩张得够不够快。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应该多种渠道同时尝试,分兵出击。
品牌营销:“消费者品牌”向前冲
“消费者品牌”的说法,对家居行业并不陌生,但却一直没有受到广泛重视。在传统的招商代理制度下,生产商只需要做好产品并参展,就可以坐等经销商开店了。但这样的代价是沉重而长期的——企业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最终成就了卖场品牌,产品品牌没有消费者能记住,只是行业品牌。在2012年,如果没有市场环境的红海化就没有新模式的诞生,没有企业和经销商洗牌的加剧,就没有为企业打消费者品牌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做铺垫。企业应以各种事件策划和促销活动等活动为代表作为主要营销手段,掳获消费者的心。
企业口碑营销:千呼万唤始出来
消费者面对同一档次、相同价格的产品时,他们很难下定决心去购买其中的任何一种,这时候,人的情感因素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有时候往往介绍人的一句话,胜过商家费心费力讲述一天的时间。而要想介绍人给你一个好的介绍,口碑就是必不可少的要件。对于现阶段的陶卫品牌而言,一要源源不断地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的产品;二是要主动出击设计口碑;三就是要设计正确、有效的口碑传播渠道。
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市场,只有不会做生意的商家。”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合作模式仍处于相对原始的阶段,有时在利益上也处于错位状态。很多陶卫生产企业片面追求销量和业绩,只顾眼前的利益,让经销商“闭关修炼”,没把长远眼光看市场,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其实陶卫业在很多方面可以借鉴中国家电业的成功经验,真正把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市场不断有人进入,也不断有人退出,这正是行业新陈代谢加快的表征,也是行业机体愈加健康的明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