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陶瓷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张永农教授呼吁适当地给工人放下假吧。这让我触动很深。众所周知在陶企里工作假期都很少,尤其是工厂里的工人一般一个月只有两天假,假期少说明他们的工作量大,但深思一番,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砖吗?也许这个答案很多陶企老板都知道,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罢了,因为这需要一定的勇气。在市场不景气的严峻环境下,新明珠企业08年给部分工人每月发放七百多元基本补贴让他们回家待命曾引起争议热潮,本人认为这是一伟大的举措,同时也是睿智的。
很多陶企不愿意停掉部分生产来缓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因为他们或多或少认为这是失败的一种象征,但适当的放手并不意味着失败,有时候放手是为了养精蓄锐,集中码力待到时机成熟便可重拳出击,占就一番领地。没有比生产过剩,销售业绩下滑,产库爆仓,发不出工资给员工,企业破产,老板弃业逃跑更糟糕的事情了,适当的减少生产犹如壮士断臂,你断掉的只是一只废了的臂膀,但保存下来的却是一条生命,这当中的孰贵孰轻不言而喻。
减少产能还意味着陶企在思变,俗话说得好,穷则思变,变则通,产业链整合,减少生产未尝不是一种变中求存,存中求发展的好方法。中国的陶瓷行业发展近三十年,暴利时代已过,在探索行业今后发展的道路上陶瓷CEO金牌俱乐部呐喊出“换一种活法”的声音,究竟要换一种怎样的活法才能活下去,并活得精彩?别说我们的企业不懂创新,不懂思变,为了解决量的问题我们的产品可是为消费者引导各种需求,设计上五花八门,越向奢华发展,但这背后隐藏的各种问题都在慢慢显露,我们不能单纯地追求量与外表的华丽极致,更应注重的是产品的质与终端市场的实际接受程度,变不是要你生产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来刺激市场需求,更何况这种产品也未必就能带来广阔的市场,而是让你从自身上找问题源头,改变企业结构,生产模式,管理方式,销售渠道,只有解决源头问题才是治标又治本的良方。换一种活法,若明确告诉大家应该都走怎样的道路就能成功那是很不切实际也是不符合行业生存发展之道的,它重在引起大家的反思,意在企业家们要量身定夺一套适合自己的活法,不在变中爆发,便会在不变中沉默。
若要思变,要爆发,那么请不要再说市场低迷了,2012已经过去一大半了,末日未来,行业市场也不会迎来末日,如果说上半年是真的低迷,而万物发展的自然之道就是绝处逢生,那么低迷后必有崛起,只是你若不懂未雨绸缪,没有思变进化,或许行业洗牌中你就会出局,见不到后天的太阳谈何崛起,这样思来想去,低迷的也许就是人心,洗牌洗的就是不堪一击而又不懂得变通的心态。
不求大变化,但愿陶企的步伐走得太快时能愕然觉醒,停下一时半刻,等等自己的灵魂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