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现象”日趋严重 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

/ by 九正建材网 浏览次数:

  清远市环保局《清远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清远二氧化硫年日均浓度为0.028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27.3%二氧化氮年日均浓度为0.030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3.4%总悬浮微粒物年日均浓度为0.146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升高10.6%。

  近一年来,清远市环保部门共组织1265人次检查排污单位269家,发出整改通知154份共接群众关于环境污染的投诉878宗,“北江清远市以上水质较好,但自清远始就渐被污化。”一位环保部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面对珠三角大量污染企业向山区及两翼不断大规模迁移的现实,广东省环保局珠江综合整治办陈铣成处长表示:“我们鼓励产业转移,但不鼓励会造成污染的产业向水源保护地转移,如果不管好,从下游迁到上游的企业最终又会威胁到下游的水环境。”

  一份最新统计显示,由于上游污染的大量汇集,广州市七大水厂中,江村、石门和西村水厂今年1月份的水质均属于“极差”等级。而在过去的一年中,江村水厂除了7月份的丰水期水质属于“尚好”外,其余11个月份均是“极差”,也就是属于劣ⅴ类水质,不适合作为集中式饮用水的水源。

  “由于广东一直以来对环保的调控力度不够,发生在韶关、英德的两次北江上游水污染事故已经在事实上发出警告,生态灾难的爆发性和可能性正在越来越大。”成建三表示。

  毁誉参半的“清远现象”

  在广东省政府一直大力推进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工业向省内山区和两翼转移的过程中,清远无疑已经成为一个样板。目睹由于外延的急剧扩张而带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一些媒体甚至将其称之为“清远现象”。

  面对这样一个褒贬参半的称号,当地政府似乎并不避讳,在欣然接受的同时又不忘从另外的角度赋予其新的内涵。

  3月8日,在清远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清远市市长陈家记介绍,海螺水泥、台湾水泥、东鹏陶瓷、新中源陶瓷、蒙娜丽莎陶瓷、圣力钢铁、大金源不锈钢、双汇食品、金德管业、毅力电子、豪美铝材、广硕鞋业等一批著名大企业和大项目先后落户清远。

  陈家记在报告中同时还承认,伴随“清远现象”的还有越来越多的“珠三角化”:“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环境保护工作欠账较多,产业化发展步伐缓慢。”

  “山区与珠三角相比,其环境容量更加脆弱和有限,更特殊的是它又正好位于珠三角水源地的上游,一旦造成环境的破坏,后果和影响都将会是灾难性的,”成建三认为,“广东省应该对山区产业的发展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而不应该再走珠三角粗放型发展经济的路子,尤其在环境和生态保护方面,应该具有强烈的危机感。”

  成建三认为,“清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实际上是政绩观、榜样推动和经济指标多重压力下的产物。”

  配套不足迁入企业面临再度外迁事实上,在清远除了“民工荒”、人才匮乏这些与珠三角具有共性的问题外,新近落户的企业还面临产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等问题的困扰。

  一位老板表示,在佛山有很多十分熟悉陶瓷行业同时又收费低廉的物流服务企业,可以随时提供各种类型的服务,而清远的物流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收费很贵,同时还规定了提供服务的最低重量。

  另一位老板则提出由于落户源潭的企业现在生产的大都属于低端产品,加之品种单调,因此在向客户发货时很难进行配货,只好又将部分产品运到佛山去配货,无形中又增大了成本。

  落户清远的大型知名陶企——南方卫浴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德勇也向记者表示,实际上,与珠三角相比,清远的优势“并不突出”,虽然在土地等方面有一些优惠,但政策优惠的好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被配套上的种种不足所抵消。

  在劳动力来源方面,尽管清远市政府网站谈到“预计未来十年的后备劳动力可供数约为7o万人”,并表示“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性不大,队伍相对稳定。”但长期从事劳动力调配、管理的赖锡涛却对这样的表述并不认可,他认为,清远劳动力丰富的概念“是五六年前的情况了”,而随着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大量转移,“民工荒”在清远也同样严重,目前的缺口“至少在五六万”。

  “现在清远的用工环境与珠三角相比,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异,有些情况甚至更为严重。”赖锡涛表示。赖锡涛是清远市劳动力市场和清远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副主任,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常驻深圳负责清远市对特区的劳务输出,对珠三角劳动力供求状况有着切实的了解。

  赖锡涛向本报记者介绍说,现在清远市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494元,市区以外的地区更是只有410元,由于工资太低,加之清远距离广州不到100公里,高速公路一个小时就可到达,因此,无论是本地或外来的民工流失率都很高。

  赖锡涛表示,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每周5天工作制,每天8小时的标准衡量,清远很多企业的薪酬水平实际上连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平均一天的工资只有十三四元,每月六七百元的工资,实际上是干一个半月的收入,每天需加班三四个小时以上,劳动部门规定加班时间每月累计不超过36个小时,“实际上可能一个星期都不止。”

  “两年前从东莞转移过来的大型台商电子集团毅力集团,原本计划很快将规模扩大到3万人,由于‘民工荒’现在只发展到1万员工的规模,”赖锡涛介绍说,“在此情况下,一些老板直接选择到周边的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就到东莞投资纺织服装业的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执行总干事何立基向本报记者表示,从某种意义上看,周边省区的综合条件要比广东山区和两翼要好,所以他新的投资就放到了江西。

  事实上,与珠三角相比,目前清远缺乏的不仅是生产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缺口同样很大。天弼陶瓷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吴仕杰表示,清远与珠三角核心城市尽管相隔不到百里,但在人员素质及观念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同样的培训,在清远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很难预计。”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