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一在顺德家具企业工作的朋友交谈,得知最近龙江竟错峰用电达3天!
而同一时间,据南方日报报道:“最近,顺德周边一些地区发生多起工厂倒闭、老板‘走佬’事件;顺德的均安也出现百家牛仔服企业倒闭现象……”虽文中引用顺德区家具协会信息称:“在外界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龙江家具企业运营稳定,虽然利润降低,但仍然能做到收支平衡。”

问题之本:
其实,全中国恐怕没几个地方能有顺德这样好的家具市场环境了:三十年前,家具诞生在国道边,那个时候面对有需无货的背景、攫取到第一桶金的第一代家具人已成为今天的顺德家具产业主流。伴随着发展而健全完善起来的产业链,可以让投资者做到这点:带着钱进顺德、在龙江和乐从买材料、在伦滘购买机械设备、在龙江建立工厂、挖掘其他工厂的成熟技术工、生产完后整合渠道销售出去。
甚至在今天,顺德的家具物流业已经成为东莞、深圳家具企业外运产品的必然选择。
然而,五年前我就在一篇批判文章《五朵金花凋零的尴尬》中提到:为什么顺德家具没有一个全国知名品牌?名列文中为家具界所知的斯帝罗兰,其舵手是二代家具人的代表,而非一代家具人的成员。
当年做媒体记者的时候我就分析过,根源在思维。
打个直接的比喻,当年洗脚上田的农民开始转行家具的时候,可能把自己的工厂当成了田,十年前一亩田收获800斤,可以乐呵呵的笑;十年后收获1000斤,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而一旦换做企业,10年前的80万等于今天的多少?却罕有人思考。得过且过,多少是老板的心态;不重品牌运作的背后,是顺德家具整体的没落。
多少职业经理人,泪洒谏言路?
解决之道:
到如今,指望能用一篇文章改变人的想法难免荒唐,唯望掌舵的企业主(不够资格叫企业家,是因为没企业家的精神和风范)们,能多少看看外面的世界。
金融危机,出口型家具企业集体转向内销,凭什么竞争赢其他早已经营多年的内销型家具企业?就凭拿适合国外消费者的产品,来做需求有别的国内市场?
法一:走出巷子:不是因为顺德家具品质好而走出去,而是把心走出去,把宣传触角延伸出去。最快捷的办法是抢占网络资源,迎合当代家具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将产品信息通过种类繁多的手段,送到消费者的嘴边,消费者一有需求的时候,产品才有被“吃”的可能。
法二:走出路子:达芬奇事件一出,家具产业可谓深受震动。此外,无论是家具展上的策划与展示,还是开拓门店的效率与方法,顺德之外的广东家具企业,有着与顺德企业不一样的思维。无论如何,潜心于提升产品品质、产品设置与产品质量的企业,更能抓住消费者的心。让一味抄袭的心彻底死掉,因为没有创造,顺德家具,日子将更加难过!
法三:走出圈子:家具行业虽然不乏有思想的企业主,但其构成群体基本是外来创业者,拥有更多发展先机的顺德本土企业反而很少有竞争力。带着学习的心态多走出去,而不是带着抄袭的心看怕了米兰家具展主办方;带着饥饿的心走出去,整合一切可能为自己所用的资源,才能不再惧怕一个所谓的“危机”。
不管如何,如今的顺德家具辉煌大减,值得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