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对于咱们男同胞来说,不论是金的、银的、铁的还是不锈钢的,都不会看在眼里。
第一次听说,还有一种首饰是用陶瓷烧出来的。
开始也没放在心上,亲眼见后,发现这不仅仅是首饰,更可以定义为艺术品。
每一件首饰都是独一无二的

李南是中国美院陶艺系毕业,与陶器有着一定缘分。
“我们专业就是学做陶器的,器皿、杯子之类的,大四的时候有个课程就叫做陶瓷首饰,就是教人用陶瓷做首饰的。”不过,李南的陶瓷首饰从大二便开始做了。
与很多美院的学生一样,刚开始都是凭着一腔兴趣,李南在学校里做了不少陶瓷首饰。学校里有专门给陶艺系学生烧陶的窑,成本相对比较便宜,李南做了第一批陶瓷首饰。
有一天,有个在北京开店的人,来美院收购一些小玩意,然后拿回去卖。朋友介绍之下,李南第一次把陶瓷首饰拿了出来。
对方说:“你这些首饰全部卖我,多少钱?”
还是学生的李南一下子被吓着了,她本以为随便来买点玩玩的,根本没想过能全部卖出去。李南战战兢兢地说:“每个50块钱多吧。”
对方数了数,好像正好50来个,说:“一共2500块钱吧。”
所有的交易完成,对方都已经走了,李南还没回神过来。“第一次卖自己做的东西,没想到一下子卖完了。”李南是又惊喜,又觉得有种失落感。花了很长时间做出来的陶瓷首饰,一下子没了,有些自己非常喜欢的宝贝,都还没来得及拍照留念。
“其中有一个手镯是我觉得最可惜的,这么几年下来,我再也做不出这种东西了。”李南说,陶瓷首饰这种玩意就是如此,每一件都不一样,有些作品第一次能做出来,第二次未必还做得出来。后来听说,那个手镯在北京卖出了高价,光这个首饰就收回了2500元的成本。
送进窑里烧的,可能最后全部坏了
或许是第一次交易的成功,让李南看到了做陶瓷首饰能赚钱的希望,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暑假和寒假,她发了疯地做首饰。
“后来的每个寒暑假,我都去景德镇那边,一来是学习那边的手艺,二来就是为了做陶瓷首饰。”李南说,在景德镇的最大好处,就是去窑里烧陶瓷特方便。
陶瓷首饰,怎么做?


在李南的解释下,显得很简单:画图纸,捏泥,穿洞,修整,素烧,补水,上釉、串上高温棒,最后送到窑里去烧。
“人家去景德镇烧的往往是一些大的陶瓷,我的小玩意往往是带在人家的后面。一批送进窑里后,最后出来的未必每一个都是好的,有时候全部报废的都有,10个里面能有3、4个好的作品,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李南描述着制作陶瓷首饰中遇到的种种麻烦。
做陶瓷首饰,过程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在于创意。“比如在陶瓷上面画一个蝴蝶,或者保留泥土的原装,增加一些山水画的味道……”这些都是李南一直在琢磨的。
连价格都不问,有人直接买了
有一年的西湖博览会,李南摆了5天的摊,第一次把陶瓷首饰放到众人面前售卖。
“这个东西什么做的?”总有人不断来打听。
“陶瓷。”刚开始李南还有点不好意思回答,后来越发显得自豪,因为在创意产品的市集上,很少能看到同类产品。
“这个首饰卖多少钱啊?”
“这些小的50块,大的100块……”李南对自己的价格有点把持不准。
“这个东西啊,10块钱卖卖好了,你做起来很简单的。”总有不少人这么回敬道。
五天的西湖博览会下来,李南的收获不小,每天总有10多个首饰卖出,每天的收入上千。
除此之外,中国美院还有一个学校展卖会,不少学院学生会把自己的创意产品拿出来售卖,据说还有个规则:所有商品一律不能还价。
李南那天起了个大早,把陶瓷首饰拿出来,还未贴上价格标签。其中有一块首饰,是李南自己非常喜欢的,她担心今天会被卖出去,于是掏出手机拍起照片来。
这边才拍了一张照片,就传来了一个声音:“这个我要了!”
李南抬头一看,好像是一位老师,不过李南心里有点不太乐意,因为自己同样喜欢这个首饰。“这个有点贵的,你价格也不问吗?”
对方说:“那么多少钱啊?”
“350块。”李南故意报了一个高价,希望对方能打退堂鼓。
“我要了。”对方居然还是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