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尽奢华、共享尊荣,珍罕稀世、奢享人生,强势出击、影响世界,引领行业潮流、再创行业标杆,品位·时尚·经典……”读到这,记者不禁莞然一笑,陶瓷行业发展数十年来,曾几何时其广告策划水平还停留在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阶段,更谈不上什么大众品牌的打造。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的发展,部分陶瓷企业开始慢慢觉醒,明白仅靠华丽语言堆砌的广告或是靠打折促销来吸引大众,已然OUT了。于是,他们行进在路上,尽管这一路上有鲜花扑鼻,也有荆棘满身。
案例1 鸡汤哥火了!“陶一郎”红了!
一句话点评超千万的关注率,媒体的蜂拥追捧,你有没有?
如果把“陶一郎”誉为陶瓷行业网络热点营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估计没人会说不。今年上半年,“陶一郎”与网络红人“鸡汤哥”的互动合作,让整个行业为之震惊,羡慕嫉妒恨,质疑漫骂惊,身处舆论风暴中的“陶一郎”可谓一时风光无两。
6月13日,顶过大风大浪的“陶一郎”相关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起“鸡汤哥”策划的前因后果。
“鸡汤哥”因向著名影星范冰冰求爱而爆红网络。(图/网络)
网络的力量太强大
“网络策划及营销是未来的必然走势,这是毋庸置疑的。”陶一郎市场部经理白深荣表示,“陶一郎”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网络营销,比如加入企业QQ群,建立企业网站,关注网络事物等等,近期,其企业网站改版一个月,浏览量更是实现了几倍的增长。
“‘鸡汤哥’策划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我们对网络事件保有的敏感度。从最初的关注,到网络喊话,到签约合作,到录制歌曲,到前往北京范冰冰工作室求爱,整个策划运作下来,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网络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白深荣经理表示,从线上的新华网、新民网、新浪、搜狐、MSN,到视频播放的中央台直播间、酷6、优酷,到湖南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南电视台,等等,保守估计,其关注率在千万人次以上。显然,除了在中央电视台频繁打广告,“陶一郎”创造了一个奇迹,而它的花费远不到100万元。
“陶一郎”方表示,整个“鸡汤哥”事件,他们并没有主动联系媒体要求报道。广大社会媒体、娱乐媒体、行业媒体的蜂拥报道可谓是意外的收获。据了解,“鸡汤哥”事件仅在第一视频新闻网的点播率就超过8万人次,评论更是达到9万多条,一家上海媒体还为此开辟专题报道,媒体追捧可见一斑。

▲“陶一郎”赶赴北京为“鸡汤哥”圆梦。(图/网络)
遭质疑也有意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5月底至6月初,对于“陶一郎帮助鸡汤哥北京圆梦”,网友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开始出现。“大家一起鄙视‘陶一郎’恶心的炒作行为!”、“陶一郎的瓷片在陶瓷行业本来不错,但看了它最近的一系列垃圾的炒作行为,难以理解!”、“很二的事,还赞助这小子真够俗不可耐的。”……一些行业人士也直呼“陶一郎”这次很大胆。
“网络的迅速发展,搭建了一个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广阔平台。但是,一直以来,借助网络成名的如芙蓉姐姐、凤姐、兽兽等网络炒作一直都向我们展示着眼球经济的效益。企业搭载网络途径传播品牌,赚取利益,本无可厚非,但要避免重蹈覆辙地在人格或特征方面进行无限夸大来吸引观众眼球,这样会适得其反,容易引起恶俗的观感。”某卫浴品牌运营总监表示。
对于网友和行业人士的质疑,白深荣经理表示,遭质疑也有意义。“企业毕竟不是个体,其背后的商业利益是难免的,王老吉拿出一亿元支援受灾民众,你能说它没有自己的算盘?在我们看来,凡事有两面性,我们赚足关注率和曝光率,有负面的声音也是难免。利弊之间,只要利大于弊,我们的策划就是成功的。”
▲“鸡汤哥”接受媒体采访。(图/网络)
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有质疑,也不乏赞誉,行业内也有不少企业对“陶一郎”的收获表示羡慕嫉妒。
“创意无所不在,行业不缺创意,缺少对大胆创意的支持。“陶一郎”抓住机会,借势博上位,这就是品牌推广。即使他们拿出了100万元也不多,因为效应都出来了。”卫欧卫浴市场总监张国安表示。
“网友之所以有质疑声,和我们的决策失误也有关联。”白经理表示这次网络热点的策划确实存在着经验不足,如果可以重来或还有机会,“陶一郎”可以做得更好。
根据“陶一郎”方面描述,此次网络策划不足的地方主要是:应对突发热点,介入时间过早;整个策划时间过于紧迫;没有扑捉到“鸡汤哥”的个人特色,歌曲录制算是一大败笔。
“‘陶一郎’之所以能够大胆策划源自于老板对此事的支持,我们将继续寻找网络热点,好好运用网络这一平台。”白经理表示。据了解,“陶一郎”与“鸡汤哥”已经签了五年合约,双方后续将进行进一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