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追求的便宜瓷砖与5A瓷砖短期内没法相融

/ by 互联网 浏览次数:

  在陶瓷消费市场,“便宜瓷砖”与“5A瓷砖”的矛盾,本质上是大众消费需求与品质分级标准的结构性错位。这种矛盾短期内无法调和,根源在于两者从原料到工艺、从检测到定位的成本逻辑完全不同。

  消费者追求的“便宜瓷砖”,核心诉求是“低价覆盖基础功能”。这类产品的定价逻辑以“满足最低使用需求”为底线——能铺地、能上墙,无明显瑕疵即可。其生产端的选择往往趋向“成本最小化”:原料可能采用低纯度黏土或混合工业尾料以降低成本,成型工艺简化(如降低压机吨位),烧制环节缩短周期(如降低烧成温度或减少保温时间),甚至允许一定比例的“非标品”流入市场。这些操作直接压缩了生产链条中的技术投入与质量冗余,最终体现在终端售价上(批发价),800mm规格的瓷砖可以低至10元左右。

  而“5A瓷砖”的定价逻辑是“技术标准驱动的品质溢价”。所谓5A,并非营销概念,而是基于具体技术指标的分级体系——从原料纯度(如限定黏土矿物成分)、物理性能(如吸水率≤0.5%、断裂模数≥35MPa)到化学稳定性(如抗釉裂性、耐污染性),再到生产过程控制(如全程数字化监控、成品全检),每一项指标都对应着更高的成本投入。例如,为达到低吸水率,需采用高纯度原料并延长高温烧制时间;为实现无可见缺陷,需增加多道筛选工序;为保障化学稳定性,需额外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并进行多轮有害物质检测。这些环节的叠加,使得5A瓷砖的成本下限远高于普通低价砖——仅原料与工艺优化,就可能将单块800mm瓷砖的成本推高至18元(批发价)以上。

  这种成本鸿沟决定了两者的市场定位必然分化。便宜瓷砖的核心用户是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大众消费者,他们的需求集中在“能用”“够用”,对品牌、服务或长期性能无强要求;而5A瓷砖的目标客群更关注“耐用性”“安全性”与“体验感”,愿意为“减少后期维修”“避免污染风险”等隐性价值付费。两者的需求曲线几乎没有重叠区间:前者因价格过低,无法覆盖5A标准的技术投入;后者因成本过高,难以通过降价进入低价市场竞争。

  更关键的是,新实施的瓷砖分级标准本质上是在“划清边界”——它通过明确的指标阈值,将市场切割为不同品质层级,既避免了低价砖以次充好混淆消费者认知,也防止了高价砖因缺乏标准支撑陷入“伪高端”争议。对消费者而言,分级标准提供了清晰的决策依据:“要便宜就用符合基础标准的4A(或过去的一级品),要品质就选5A”;对企业而言,分级标准则倒逼其放弃“低价内卷”,转而聚焦自身优势——要么优化供应链做精低价市场,要么加大技术投入抢占5A高地。

  短期内,这种分化不会改变。便宜瓷砖的价格战,本质是“成本红海”中的生存竞争;5A瓷砖的价值战,则是“技术蓝海”中的品质升级。两者如同两条平行线,因成本结构、用户需求与市场定位的根本差异,终将在各自轨道上并行发展。对行业而言,这未必是坏事——它让市场回归理性,让“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规则更清晰,也让消费者与企业都能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美家网产业研究中心  供稿)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