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业制定标准到底应该由哪个部门决定

/ by 美家网 浏览次数:

   陶瓷企业的标准,是产品从车间到市场的"通行证",是质量承诺的"刻度尺",更是企业竞争力的"隐形标签"。一套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能精准传递企业价值,降低生产与消费的信息差;反之,标准模糊或偏离市场需求,只会让技术投入沦为无效成本,让品质优势变成市场痛点。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陶瓷企业正陷入标准制定的困局——战略部强调长期布局,市场部聚焦客户需求,品管部坚守技术底线,三方博弈下,标准制定往往陷入"谁都有理、谁都难决"的僵局。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明确:标准制定的核心权,应归于最贴近市场的销售部门。 

  标准制定的本质,是将企业能力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战略部擅长宏观规划,却容易陷入"技术理想主义",用行业前沿指标替代真实需求;品管部精于技术把控,却可能陷入"参数崇拜",用实验室标准替代实际使用场景;而销售部作为企业最敏感的"市场神经末梢",直接接触客户咨询、投诉、复购等行为,能精准捕捉"客户说出口的需求"和"未说出口的期待"。一套标准若脱离销售端的真实反馈,再先进的技术参数也只是纸上谈兵,再严格的品控要求也难以转化为市场认可的价值。 

  以销售为中心制定标准,并非否定其他部门的贡献,而是建立更高效的协同机制。战略部的前瞻性规划可通过销售部转化为可落地的阶段目标,品管部的技术标准需经销售部验证是否符合市场接受度。销售部主导标准制定,本质是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研发、生产、服务全流程——从产品立项时收集的客户痛点,到测试阶段验证的使用场景,再到上市后根据反馈调整的优化方向,每个环节都围绕"客户是否需要、是否愿意买单"展开。这种机制下,标准不再是技术部门的自说自话,而是企业资源向市场需求精准倾斜的"指挥棒"。 

  更关键的是,以销售为中心制定标准,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的协同低效问题。当销售部成为标准制定的核心决策主体,各部门的目标将更趋一致:研发部门不再盲目追求技术参数的"行业第一",而是围绕销售端反馈的"客户高频使用场景"优化技术;生产部门不再被动执行标准,而是通过销售端收集的"工艺难点"改进生产流程;品管部门不再局限于"符合国标",而是根据销售端掌握的"竞品差异"动态调整检测重点。这种全员围绕市场转的机制,能让企业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让标准真正成为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 

  在陶瓷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的今天,标准制定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企业生存能力的重要标志。谁的标准更贴近市场,谁就能在客户选择中占据主动;谁的标准制定机制更高效,谁就能在行业变革中赢得先机。让销售部主导标准制定,不是简单的权力转移,而是通过机制设计,让企业的"技术力""生产力"与"市场力"形成合力。唯有如此,陶瓷企业才能真正摆脱标准争议的内耗,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美家网产业研究中心  供稿)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