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排放提标在即 多家企业称“迷茫”

/ by 西江日报 浏览次数:

  近年来,肇庆市对陶瓷行业的治理一直未放松,将其列入督查的重点,并将从10月1日起对行业排放实行“提标”。相比数年前,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已大为改善,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其仍然是该市工业污染源的第一源头,而且超标排放仍然多发。

  在线监控终端显示器上,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实时变化值起起伏伏,犹如一段心电图,一头系着紧张的陶瓷企业,另一头则是环保执法人员。一方面是市场的低谷承压,另一方面则是环保的压倒性要求,轮番的升级整治、高强度的执法以及新《环保法》带来的高压态势,让排放问题成为陶瓷企业不得不关心的一部分。

  从“门外汉”到“半桶水”

  德庆的陶瓷厂属于该市审批的最后一批陶瓷企业。2014年底,瓷砖经销商蔡丰锦从一个佛山老板处买来了德庆陶瓷厂房,卖家甚至没来得及开始生产,只是留下了简陋的废气处理装置。蔡丰顺接手后,投入了两百万元安装新的环保设施,2016年年底,他和同县的其他5家陶瓷厂一起安装了脱硝设施,“尽力做到最好”。离脱硫塔不远处的车间是他去得最勤的地方,那里安装着在线监控设施,三种污染物的数值时刻变化,他安排了三班工人24小时轮流盯着数字,一旦有上升趋势,工人立刻到处理设施前加药。他不相信自动加药设施,认为效果不好,“一不小心就超标了”。这是他摸索出来的经验,投产前,德庆县环保局就派出专员驻厂监督其一举一动,蔡丰锦安排自己的副手到处学习,从细节处开始改进。当初的两个“门外汉”,现在常一起探讨污染治理技术问题。但他坦言其实仍有很多疑惑的地方,只能说是“半桶水”。

  一公里外的金顺通陶瓷“资历”要稍久一些,其生产负责人坦言,在2013年,处理设施非常简陋,只有简单的布袋除尘设施以及两三个水喷淋设备。如今走入其车间,各式各样的治理设施已经摆满了一角。该负责人表示,一个多月前已知道“提标”消息,位于佛山的总部立刻指示,安装新设备以尝试降低二氧化硫的浓度,设备于上周试运行。

  多家企业称“迷茫”

  由于相关行业标准未作要求,脱硝设施为陶瓷企业的“自选动作”。蔡丰锦这么小心翼翼,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仍然超过了110mg/h。他本人以及同区域的陶瓷企业认为自己的数据“十分反映实际,没有作假”。如此仍然未达标,今后将怎样整改,整改能否收效,他们称“没有头绪”。

  这一种情绪也蔓延在其他实力不强的陶瓷企业中,位于高要金利镇的瑞郎陶瓷厂厂长陈根笑说自己是“久病成医”。其厂因为多次超标,属金利镇的重点监管对象。他向记者打起了算盘,现在工厂的收入仅能维持运作,而烧碱、石灰、脱硫剂等环保制剂的投入达30万元/月,如果再增加千万元投入,他们不一定能承受。他们寄希望于药剂配方的变化来降低排放量,为此也需增加近10万元/月的药剂费。他承认当前的处理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粗放,但他并不知道如何做,也不知道能否达标。

  环保部门:

  部分企业态度不佳,排放存猫腻

  为加强沟通,上月,市环保局邀请专家向陶瓷企业授课,讲解新旧两个排放标准背后的故事以及最新的技术。专家表示,之前一直在佛山进行工程实验,肇庆所提出的新标准,完全可以达到。但需要注意的是,陶瓷企业要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要选择组合技术路线,即结合生产工艺、现有处理设施进行系统“望闻问切”后才出具“处方”。专家同时提醒,不能粗放地进行治理,目前发现部分陶瓷使用简陋的脱硝治理设施,过度投放药剂,容易造成氨逃逸,要注意考虑费效比。

  “企业负责人说得那么紧张,但是这么重要的会议,还是有很多人在低头玩手机。”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苦笑道,此外,在他们的观察中,部分陶瓷企业的在线监测数据“好得不寻常”。

  这也有现场执法作为佐证。据了解,陶瓷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均由社会化机构进行,政府通过购买服务形式进行统一监管。3月下旬,市环保局针在鼎湖贝水陶瓷工业园与第三方监测机构进行现场交叉监测和交叉检查,发现存在不少“猫腻”。譬如部分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采样过程不规范,连续采样时间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部分企业在线监控系统存在流速与现场实测偏差较大、流速量程设置不合理,还存在视频录像记录不完善、未安装数据采集仪、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现场工作记录不完善、站房保洁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部分企业废气排放口设置不规范。这些问题均会导致监测结果有误差或执法监管漏洞,从而给违法企业有机可乘,加重大气污染。

  而在上个月开始的百日环保督查中,市环保局每天三次对陶瓷业进行排放跟踪,发现各地的陶瓷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高要的陶瓷企业占比最大,其次是四会。

  专家:

  空气质量改善离不开陶瓷行业治理

  特邀专家、环保部华南所大气中心主任岑超平表示,肇庆一共有248条陶瓷生产线,300多个排口,按照排放总量计算,肇庆空气质量的改善,离不开治理陶瓷企业。此次收紧的氮氧化物,对于空气质量也有诸多影响,首先其是组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六项污染物之一,同时也是PM2.5和臭氧的重要“原材料”。

  “提标”是为了倒逼企业进一步落实环保责任。一个故事挺有意思,高要区金利镇的来德利陶瓷有限公司是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其在数年前已投入2000万用于升级治理设施。两年前加装了一套脱硝设施,其企业负责人号称,可以将氮氧化物从现在的110mg/h降至最低的50mg/h,每个月的运行费用不超过10万元。然而,设施一直没有运行,“既然已经达标了,为什么要开?”该负责人理直气壮地回答。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