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演并购大戏,陶瓷业该如何?

/ by 陶城网 浏览次数:

  最近几天,接连的国内企业的国际化重磅并购新闻相继袭来,成为媒体头条。

  6月6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得到证实,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又传来海尔收购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完成最终交割,标志着通用电气家电正式成为青岛海尔的一员。

  有人说2016年是国内企业的国际并购年,一连串的大手笔,预示着国内企业正在提速国际化进程,不仅是购买国外的产品,更是购买其资产、企业、品牌,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作为资源与劳动密集型的陶瓷业,面对国际并购的大潮,如何跟上、如何作为?

  对于海外并购,往往是迫于国内产能过剩、成本高启的压力,也不排除推进品牌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战略考量。

  国内陶瓷业近年来的国际化之旅,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无论是品牌的海外布点,还是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都是不温不火。

  若要实现陶瓷业的强国目标,国际化是避不开、躲不过的。多年来的“走出去”战略,以及近来的“一带一路”,都在力促陶瓷业乘势扩大国际化成果,通过并购、合作、建立国外工厂等途径,实现国内企业和品牌的国际化变身。

  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建筑陶瓷、卫生洁具行业“十三五”发展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以资本输出、产业融入、工程服务等深层次国际化途径,组织与引导骨干生产企业和骨干装备企业瞄准国外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到国外投资兴办企业。通过全方位的国际交流,逐步培养具有跨国公司能力,且具备走出去能力的大型企业,培养中国的国际品牌。

  有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陶瓷业综合实力提升、企业实力增强,境外并购已成为国内陶企高水平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的重要方式。境外并购对提升陶瓷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服务国内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推进国内的去产能、激发创新驱动,深化国内陶瓷业与世界陶瓷业的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协同发展,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好多业内人士的思维仍停留在“走出去”的渐进模式,即在前期贴牌产品大量出口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自主品牌产品的国际销售,然后是与国际陶瓷大咖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再后或许就是与国际品牌的合作,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其实通过并购的短平快模式,上演“蛇吞象”对国内陶瓷业并不陌生,其成效和意义非比寻常。

  记得前段时间听一教授讲座,在意大利有一家规模不错的钢铁企业待价而沽,作为国际化合作的中介机构,该教授奔走于国内大型钢厂之间,希望能找到买家,并购这家企业“价廉物美”,既以低价实现了国际化,实现资产的升值,更有效规避反倾销等影响,进而扩大进口,占据更大市场。但国内钢铁企业却对此并不感冒,一直没出现意愿接盘者。

  其实,国内陶瓷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几年前的广交会上,曾出现兜售意大利、西班牙等知名陶瓷品牌的卖家,却是乏人问津。而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步履维艰的国际陶瓷业,也面临整合及洗牌的可能。这对国内陶瓷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购,不排除乘人之危的意味,但这儿,就是商战,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竞争。

  对国内陶瓷业来说,并购更有深一层的寓意。国内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导致东南亚、拉美等更具低成本优势陶瓷业的崛起,国内的代工模式也似乎更加无利可图。同时,强国不能是代工主导,也非在国内称霸即可,必须走出国门,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国际角逐,才能锻炼自己,走向强大。种种隐忧更加迫使国内陶瓷业在国际化上蹄疾奋进。选择并购,是一种可借鉴的“快速致富”办法,虽有风险,却值得尝试。

  因为美的、海尔、苏宁等行业巨头都在积极行动、借机并购,或是抄底,志在弯道超车,或是出于战略考虑,谋求全球布局,或是追随国际化潮流,实现发展的再上层楼。陶瓷业更是在内忧外患、内外交困之际,努力找寻脱困之策、升级之法、强国之路。机遇是留给有准备之人,陶瓷业若瞄准目标,该出手时自当毫不犹豫出手,抓住机遇或许就抓住了成功。倘无胜券把握,那就退而结网,择机再战。

  (作者系某陶卫企业法务部部长)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