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洋家具”中国造?业内人士揭露潜规则

/ by 奥一网 浏览次数:

  国货披上“洋”皮卖高价并不新鲜。除了正在风口浪尖的达芬奇家具,人们还会想到2005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光的欧典地板。业内人士称,由于产品规范、消费者心理等因素,包括高端家具在内的奢侈品行业内普遍存在类似乱象。

  国货洋货混着卖抬身价

  今年5月18日发表在太平洋家居网上的一篇报道揭露了家具业国货“洋化”招数。最常见的是“出口转内销”冒充“纯进口”。业内人士指出,“出口转内销”的产品无论贴谁的牌,依法必须在“产地”标明“中国”。一些不法企业把产地标为“美国”、“西班牙”或“意大利”,中国生产的家具就拥有了外国血统。据其估计,这种假洋家具占到目前“进口家具”95%以上。

  即使有原产地证明,也未必确保产品产自国外。业内人士透露,办一个海关报关证,进口一套原产于某国的产品,在国内工厂生产一模一样的产品,与进口产品混着卖,身价自然大不一样。而国内家具厂商模仿能力强,给此种作假制造了便利。

  行业规范缺位滋生潜规

  广东省家具协会会长王克指出,家具行业欠缺明确的国标规范,导致诸多已经成为潜规则的消费陷阱。“比如3000多元/立方米的‘橡胶木’是很普通的原材料,很多企业会把原料标称为‘橡木’,但真正的‘橡木’应该是美洲橡树,其中‘白橡’做的木材要10000万元/立方米,‘红橡’的话更贵。”

  香港评论学者马家辉昨日做客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时提到,上世纪80年代香港曾发生过一样的事情:产品在东南亚、台湾生产,从法国、意大利、日本绕一圈运过来,就说是那边进口的。怎么办?马家辉介绍,首先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香港成立了消费者委员会,有权力对每种销售产品进行检验,并且有一套标准;再就是修法,要求产品清楚写明是怎么样、哪里进口、哪里制造。

  夸大误导行为必须严禁

  类似做法不限于家具市场。上海邦信阳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吴炜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多个奢侈品品牌提供法律服务。他指出,中国加工的产品,在海外转一圈后,以其他国家作为原产地进口销售,这种模式目前在奢侈品行业较为普遍。“中国现在成为全世界的奢侈品消费大国。在这里夸大、仿制海外高端品牌,容易吸引消费者用高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来购买产品。”

  吴炜指出,达芬奇家具遭到曝光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醒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规范奢侈品行业,让消费者合理识别产品价值本身。他强调,对于符合法律程序,获得原产地认可的产品,从法律上讲,不能否认其原产地概念。但是对于利用这种流程取得原产地证,并且在推广中夸大、甚至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必须严厉禁止。

美家网的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推荐本文:
今日热点
更多>>
精彩专题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年会暨陶瓷行业荣耀榜
第八届中国(佛山)陶瓷工业发展年会视频
广东陶瓷工业执照大奖
  •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第七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总评榜投票专题

  •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专题:第六届中国(佛山)陶瓷发展年会暨陶瓷十强企业授牌仪式

  •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专题:2017第二届佛山陶瓷十强企业特别专题

  •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专题:中国陶瓷趋势论坛暨中国陶瓷十强企业总评榜

行业焦点 / Industry focus
更多>>